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问答>新课改三维目标是什么

新课改三维目标是什么

2023-06-07 15:01:39 编辑:join 浏览量:588

新课改三维目标是什么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袜帆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禅弯、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贺好闷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1.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2.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3.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4.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5.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 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 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 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 1、要注意“调控” 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 2、要善于“生成” 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3、要开发“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 4、要巧用“媒体” “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 5、要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四)教学中我是怎样实施三维目标的 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实 践,我发现,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渗透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我把三维目标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要明确知识点。 如我在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各种假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其次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假设之后,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能力的形成可以转化为技能,我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转变为科学探究技能。 三、最后,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发现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敏捷,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激趣来调控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的热爱。因此,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无一惑缺。

标签:新课改,三维,目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nswer/13066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