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公、诚、毅、闯。
陈嘉庚,17岁就随父下南洋经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04年,陈嘉庚的父亲在新加坡的企业破产,欠下了20多万元的巨债,新加坡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却立志要还清债务,他不顾亲友反对,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替父还债,之举成为了商业佳话。
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条主线,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嘉庚先生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嘉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侨界领袖,爱国爱乡,在半个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为民族的独立解放,祖国的统一富强,特别是为发展教育事业和振兴中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嘉庚先生作为中国侨联的首任主席,对于全国侨联的定名、章程草案的制定、成立大会的召开做了许多工作。
在全国侨联成立后的初创阶段,尽管年事已高,但仍然克服各种困难,许多工作都亲历亲为,推动了侨联事业的开展,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嘉庚先生,侨联和侨联工作者永远铭记嘉庚先生。
扩展资料:
陈嘉庚是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从十几岁开始经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成一方巨富。陈嘉庚一生坚持衫激“诚毅”原则,尽他最大的力量支消旦持华人华侨的拿塌扰发展,华人世界至今流传着许多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下南洋创业、兴办教育的事迹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样本。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掀起“下南洋”谋生的热潮,陈嘉庚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陈嘉庚17岁下南洋投奔父亲,在陈父开的米店学习经营之道。
陈嘉庚31岁那年,由于米店经营不顺,便开始独立经商,开始了创业之路。他最先创业的项目是菠萝罐头,取得成功之后又将经营重点转向橡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橡胶园成为陈嘉庚名下的首要产业,亦使他成为一方首富。
陈嘉庚是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一位热忱办学的教育家,他一生节俭,但在教育投资方面则毫不吝啬,陈嘉庚兴学的故事广为流传。
陈嘉庚兴办教育始于1919年秋,45岁的陈嘉庚有感于家乡教育之落后,便决心在家乡兴学育才,为了筹集建校的资金,他不惜变卖家财,8年间先后在家乡厦门兴办了多所中小学和专科院校。
1921年,是陈嘉庚办学的高峰期,这年他捐资百万创办了著名学府厦门大学,为聘请教员和校舍施工,他倾心尽力,四处奔走,使这所大学成为中国名校。陈嘉庚深知教育对于强国的重要性,所以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教育事业上,他兴办教育的时间和规模世所少见,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嘉庚
标签:陈嘉庚,精神,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