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两竹对立垂叶形,其本义作「冬生艸也」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饶燃差炯氏谓:「竹为艸类,凌冬不凋,故云冬生艸。」即俗称之竹子。 其义为: 1. 竹,植物名。例如:石竹、苦竹、斑竹。 2. 八音之一,以竹制成之乐器。如笛、箫、管、笳、笙、竽等均属之。例如 《周礼�6�1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 简册曰竹。盖古未有纸,大事书于册,小事书于简牍,皆以竹木为之,略 称之曰竹。例如《后汉书�6�1和熹邓皇后纪》:耐段悄「『必书功于竹帛。』注: 竹谓简册,帛谓缣素。』」 4. 竹使符,汉时用以征调之符,略称竹。例如鲍照《拟古诗》:「留我一白 羽,将以分虎竹。」 5. 姓。孤竹君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孤竹为姓,后又省改为竹氏,望出东莞。 又传汉夜郎侯生竹中,亦以竹为姓。 6. 形容词,以竹制成的。例如竹竿、竹篮。又如《后汉书�6�1郭伋传》:「儿 童骑竹马迎拜。」 7. 形如竹或色如竹的。例如:竹菜。 您见过大自然中的竹吗? 当我们散步在公园小径,或是路过江岸渡口,或是游览在名山大川幽深之处,我们也许正怡然陶醉于秀丽景色,也许正不堪跋涉而身感疲惫。突然间,有几株劲节挺拔的植物映入眼帘:它们站得笔直端庄,却好似有些害羞地将头垂下,正向我们颔首作揖;当微风轻轻地吹过,那自然上下摇晃的神态,又好似向我们鞠躬致敬! 我们突然感受到:大自然也是如此地眷顾,我们头顶一片蓝天,在大地上共同繁荣,而他们却懂得放下傲慢,和谐相处,对路过的陌生人,也是这么谦卑有礼…… 后来,文字诞生了,作为象形文的「竹」字,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先哲的智慧或许早有预料,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到破坏,便以「竹」字来劝诫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都应该彬彬有礼,以和为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竹子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来说,竹子几乎全身是宝。当春风解冻,万物复苏,竹林里就萌发了「雨后春笋」,它们在清新的泥土里被拔出来,奉献给人类的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有的竹笋存活下来了,经过几个寒暑春秋,身体长得粗壮结实了,便又奉献给了人类的生活。粗大的可以做建材,修筑成竹楼以便人们安居,做成竹床以便人们安睡,做成竹椅以便于人们休憩;细小的又可以晾衣服,适用的还能做成乐器。若是将竹子进行加工,还能编凉席,做竹筷,织菜篮等,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新鲜的竹叶,被采摘下来,老妈妈包出了清香扑鼻的粽子;而枯落的竹叶,又被勤劳的农家人拾回家,晒干了,用来做柴火。而竹根呢,也是不能废弃的,经过心灵手巧的艺术家的加工,成了美观雅致的竹雕,也许是一个龙头拐杖,也许是一个精美的笔筒…… 竹子无怨无悔,奉献给人类所有的一切,不能不让我们敬佩呀!什么是大公无私?当我们为一点小名昌渣小利,在那里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时候,面对竹子的奉献,我们真是自惭形秽了。 古人爱竹,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因此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人们对竹的嗜好和爱慕,并不完全是因为竹的便利,而是竹子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司马迁说:「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也许正是道出了竹之所以为人喜爱的原因吧。 竹中直,我们想到立身行事应该不偏不倚,端正廉直,不昧自己的良心而不自欺,不贪求身外的利益而不欺人。竹虚空,让我们想到修身进学应该要虚心受教,虚己待人,才能得到贵人的指点,四处逢源。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心底清净,便能宁静致远。所以白居易有「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的真心话语。 竹身劲节挺拔,其实才是它真正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礼节,在威逼利诱面前应该有气节,在仁义忠信面前应该不污名节,而于伦常大道之间应该守其贞节。古今的仁人志士倾慕竹之有节,发自内心赞叹道:「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 古人认为竹本是草的一种,也许是因为它的中直、虚空、有节,才使它超然挺拔于其它草类之间,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马光曾感慨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作《种竹斋》诗云:「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也正如此,历代翠竹就与松柏、梅花合称为「岁寒三友」。我们生为人,秉承天地合气,与大自然同体枯荣,为人而不如竹乎?「竹」之意蕴,正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呀!
标签: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