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门教学最注重什么?要不要猜一猜?忠?孝?仁?爱?… 答案是 ”信”! 你们可能不服气,问我谁说的? 我说的! 证据? 请看一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要是没了信,真不知他能干啥?除了信以外,孔子有讲过这么重的话吗? 再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哇!这更严重了,信拉得比生死还重要了。孔子谈他的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朋友间的信,是他三大志向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信是孔子四大教育主轴之一。真不可思议!孔子把信看得这么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门大弟子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做为每天反省自己的三件事之一。证据够充分了吧?还有呢:「言必信,行必果。」讲话必信,行为必果敢。「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以忠信为主;其实把主加在忠信之前,忠信的重要性可知也!但接下来孔子好像有点势力哦!「毋友不如己者。」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是这个意思吗?你们自己想想看。「过,则勿惮改。」惮,是害怕。意思是犯错不要怕改过。「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讲话忠信,行为笃敬,那么在外国“嘛A通”。其实孔子将信视为人生最最基础的德性之一,没了信,则「不知其可也」,也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民无信不立」。 在论语里,找不到比信分量更重的了。连孝都没得比。一般人都以为孔门的核心教育是孝,差矣!这留待下次再讲槐指。结束之前我们再看一句:「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十户的小村庄一定有忠信如我者,但他们都没我好学。为什么孔子说十户的小村庄一定有忠信如我者呢?因为他不是说了,「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才这么几户人家都没忠信之人,人类社会大概不用存在了吧!但孔子又非常自信的说他们都没我好学。孔子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即是学习的重要。在信的基础之上,经由学习达到圣贤的仁者境地。 民无信不立 -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世悔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一个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精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光辉历史,孕育了无数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光芒的不朽之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意识搜明正,为千古传颂;“苟利国家生死以,退团福祸趋避之”的高风亮节,被世代景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应荐轩辕”的赤子之情,令万众利赞,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不竭的进步之源。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既是全民族的神圣职责,也是青年一代的神圣职责。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富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广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又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自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青年学子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在昂扬向上的崇高民族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又能化精神为力量,成为今后民族复兴大业的生力军。在当今世界,每一国家都不可能闭目塞听,形形色色的思潮令人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判别力、鉴赏力有待提高的中学生来讲,进行民族历史、民族特点、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灵魂、民族气节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时代的诚信教育更是对民族精神培养的关键内容。对于“诚信”的含义,中国的古至先贤曾有自己的诠释:〈礼记.乐记〉中曾有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诚信,可从诠释为: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从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者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你才会有信誉。民无信而不立。做人,首先是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民无信不立 - 格言: 民无信不立——孔子意思为--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解释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有结果。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解释讲诚信的人,不论任何人都会于他结交!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解释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意思为人不守信用,说过的话做不到.名誉,信誉,在别人眼里就一文不值。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解释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意思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是不能立足的;一个人不讲诚信,也是走不远的。
标签:民无信,不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