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问答>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2023-07-18 12:52:06 编辑:join 浏览量:549

结论与展望

本章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 1) 从分析陷落柱突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入手,确定了 4 类共 16 种因素为诱发煤层突水的主导因素,并建立了陷落柱突水评价指标体系。

( 2)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煤层陷落柱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体系,探索了一整套煤层陷落柱枝高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新思路,归纳、总结了评价矿区煤层突水危险性的基本流程。

( 3) 以范各庄矿区为例,运用 GIS 的数字化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等建立了范各庄 14 煤清神层各突水因子和突水信息整合的空间数据库,同时确定了研究区单一条件矢量评价单元,为区域突水危险性评价的GIS-BN建模及分析推理提供数据支持。

(4)分析、总结、发展现有矿区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首次提出基于GIS-BN耦合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初步论证了此项技术方法运用到煤层陷落柱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上的可行性。

(5)采用模型自身验证方式对BN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将BN引入煤层陷落柱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领域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进一步验证GIS-BN区域突水危险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6)通过分析本次模拟的GIS-BN区域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模型图,可以清楚地了解范各庄14煤层突水危险性空间分布态势,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1)突水高危地区,该区突水概率在0.57~0.99之间。其主要分布区域:一是位于矿区的西北部,二是位于矿区的东南部。西北部属于典型的陷落柱突水区,高危区域基本上和西北部的陷落柱异常发育地带吻合,该区广泛分布的塌陷坑也加重了煤层突水的危险性;东南部危险地带属于典型的断层突水地带,集中在F5—F8和F4—F10—F11—F12两大断层带影响地区。以上区域的突水可能性非常大,在开采时需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防治突水事故。

2)突水概率居中地区,该区突水概率在0.005~0.57之间,其主要分布:一是位于矿区的东北部陷落柱和塌陷坑发育不明显地带;二是矿区的东南部F5—F8和F4—F10—F11—F12两大断层带西北方向延伸地区。上述区域有突水的可能性,开采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突水征兆,加强监测力度。

3)突水概率较小地区,该区突水概率在0.00~0.005之间,该区域是两大危险区的中间地带,从东北部东缘到西南部,纵横辗转基本上连成一片,属于典型的条带状分布。这些区域在正常开采时一般不会发生突水,但开采过程中仍需严格执行相关的防止水规定,防患于未然。

(7)在对GIS和BN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GIS与BN耦合技术方法体系,为设计、实现基于GIS-BN的煤矿突水态势评价监测系统,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精确、翔实的现实数据支持。

本章依托专家知识经验建立BN的拓扑结构,通过参数学习确定BN的先验条件概率,建立煤层陷落柱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BN模型;通过诊断推理进行模型分析,确定突水发生时各评价指标的最大相关属性及其对应的条件概率;通过因果推理模拟预测该矿区各个评价单元的突水后验概率,并以此为依猛正尺据得到了14煤层陷落柱突水危险性区划图。

对GIS与BN耦合技术在煤层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初次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随着14煤层的继续开采、矿区资料的不断完善,可对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优化验证。

标签:展望,结论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nswer/18755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