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去世刚刚一年,次年寒衣节之时也应该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与三月清明节,七月中元节并称为民间三大悼亡的节日。
寒衣节的主要习俗有煮红豆饭以夜奠在十字路口或坟上焚烧纸钱或纸糊的衣裤鞋帽,并用新土覆盖,俗称圆坟,取意为亡人房屋保暖。奠祭时,有的地方的规矩是,男要磕头,但不准哭,女要哭,但不许磕头。清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有诗云:“寒衣好向孟冬烧,门外飞灰到远郊。一串纸钱分送处,九原尚可认封包。”写出了当时寒衣节的祭奠仪式。
送寒衣的仪式,老丧一律不举哀,但对新丧则另有规定。明《帝京景物略》载:“新物首吵丧,白纸为之(指寒衣),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新丧之人烧寒衣用白纸做的,不用彩色。而老罩侍丧则能用彩色纸做的寒衣。明《帝京景物略》载:“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清《帝京岁时纪胜》亦载:“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
清末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这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用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干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芹腊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
标签:寒衣,第一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