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正月初一作为元旦。
历史上,元旦有许多雅称,如三元、元日、正朝、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新正、鸡日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传统中国社会对“新的一年”的认识与西方不同,一直以来都将“正月初一”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古代就是如此,元旦就是“正月裂含穗初一”。
汉武帝以前,元旦的具体日期不太统一,夏代为夏历正月初一,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改行《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并将本来作为农历新年的“元旦”名称挪用到阳历新年上,农历新年则被改称为春节。
从此以后,中国人每年都要过两个新年:一个是阳历1月1日的元旦,老百姓习惯称它为“阳历年”;另一个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农历新年,即春节。
元旦简介
元旦,顾名思义,即为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是开头第一的肆卜意思,“旦”这个象形字意味着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项,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4000多年前,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老咐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标签:元旦,当成,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