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问答>急性心肌梗塞应该注意什么?

急性心肌梗塞应该注意什么?

2023-10-14 11:14:00 编辑:join 浏览量:583

急性心肌梗塞应该注意什么?

急性心肌梗塞  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四种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中于冠状  动脉分支完全梗塞,引起心肌坏死。本病多发生于安静状态或夜  间睡眠时, 但是尽管其发作突然, 但它在发作之前大多有些征  兆, 如原来没有心绞痛者, 突然发作心绞痛, 或者原来有心绞  痛发作者, 发作越加频繁, 时间延长, 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甚  至无效, 或者原来有高血压, 心绞痛发作时血压反而下降,并  出现晕厥等情况, 此时均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凡有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病史者突然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小  心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1.痛:出现比以往剧烈而又频繁的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持  续时间长达15分钟以上.  2.惊:痛时惊恐不安, 特别是在口含硝酸甘油或其它抗心  绞痛药物无效时, 更觉烦躁不安.  3.汗: 心绞痛发作时大汗淋漓, 皮肤湿冷.  4. 白:心肌梗塞发作时同时发生休克, 所以面色苍白.  5. 吐:心脏发生病变时刺激迷走神经, 胃肠道反射性引起  恶心呕吐.  6. 咳:心肌梗塞发生后, 立即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 并  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  一旦怀疑本病时,应立刻卧床休息,有氧气袋的立刻吸氧,  注意保暖。 这种病人不能行动和搬动,而要绝对卧床休息。据临  床资料统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最高的是在发病后由家中  向医院搬运的过程中。此时应立刻叫救护车,请医生到来给病人  作初步的检查及应急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预兆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常来势凶猛,可对生命造成严重  的威胁。但大多病人在发生心肌梗塞前,往往会出现一反常态的  变化,医学上称之为心肌梗塞的前驱表现。因此,患有冠心病的  人或中年以上的健康者熟识和重视这些异常现象,对保护自己,  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据观察,心肌梗塞的前驱表现,多在发病前的1周出现,少数  病人可提前3—4周,而40%左右的病人,却发生在梗塞的前一天  。概括起来,前驱表现有以下几种:1.原表现为间断发作的心绞  痛,短期内变为频频发作;2.胸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可  能伴有恶心、呕吐;3.含硝酸甘油效果不如既往。冠心病病人,  遇有上蠢败薯述现象发生,便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实践证明,对具有心肌梗塞前驱表现的病人,如能尽早给予  积极、认真、合理地带者医疗,则可使部分濒于急性心肌梗塞边缘的  患者化险为夷。相反,对出现了与既往心绞痛不同的胸痛,而且  症状重、持续时间长、病人一般情况差等现象,如果掉以轻心,  不去及时就医,往往把将发生心肌梗塞的“信号”忽略掉,就会  铸成大错。  无痛性心肌梗塞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可产生剧烈的胸痛。但是,据统计  ,尚有近1/3的心肌梗塞病人不伴随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甚至某  些病人仅有轻度的胸闷、气短感,因此常易被忽略和延误诊治。  医学上将上述现象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  对此,有人解释可能是心肌梗塞发生缓慢,致使血管疼痛感  觉神经慢慢遭到破坏;周身病情重驾,如休克、心力衰竭等,掩  盖了胸痛;先天性心脏血管神经支配异常;因大脑缺血缺氧,引  起疼痛感觉下降;病人原已有反应迟钝等。经观察,无痛性心肌  梗塞多见于老年人和病情偏重者,因此可得到启示,不枯液应将有无  胸痛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塞的唯一依据,而凡遇下列情况时即应  高度怀疑心肌梗塞的可能,同时为进一步作出诊断,应送病人去  医院作心电图及有关化验检查。  这些情况是:1.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憋闷、沉重、气短;  2.突然出现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3.骤起咳  嗽、吐白痰、不能躺平;4.糖尿病患者伴有昏迷;5.原有高血  压表现血压下降(非因服药引起);6.老年人出现一反常态的变化  ,不明原因的抽搐等。  对疑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转运时要平稳轻巧地抬  送,不能因其无疼痛而让病人步行去医院,往往会因此发生意外  ,不可不慎。  气候与急性心肌梗塞关系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作为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因素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每年11月和4月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此时正值秋末  冬初或春季时令,而冬、夏两季则发病率较低。  原因何在呢?据分析,4、11两月,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  、温差均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  管发生痉挛,最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由此提醒冠心病患者,在  此期间,应加强防备病情突变。具体的措施是:1.减少体力活动  ;2.注意保暖;3.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4.尽量少参加  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5.不饮酒;6.少吃多脂肪、高糖膳食;  7.每餐不宜过饱;8.节制性生活;9.认真治疗心绞痛、高血压  ;10。如频繁发作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必要时赴医院进一  步治疗。  根据北京某医院资料,在气候变化过于急剧的日子里,冠心  病人又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所以,气候与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应引起注意,采取预防性措施  。  急性心肌梗塞时化验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除了作心电图等客观检查之外,还要  作各种化验。有些化验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所以,当  发生心肌梗塞后,一般都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总数多超过10,000/立方毫米,  中性颗粒细胞增高,常在75—90%,嗜酸性颗粒细胞减少。  血沉:血沉增快,如果病情好转,2—3个星期之后可恢复正  常。  血清心肌酶谱: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的损害可以释放出许多  酶,使血中酶的含量升高。有的酶在梗塞后几小时就升高,所以  对早期诊断有很大价值。主要酶有:  谷草转氨酶(GOT):心肌梗塞后6—12小时升高,24一48小时  达正常值的2—15倍,4—7日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肌梗塞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3—  4天后最高,8一14天恢复正常。  (-丁酮酸脱氢酶:心肌梗塞时酶升高,2天达高峰,近2周时  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心肌梗塞后12—48小时升高,并达高峰2—4天降  至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CPK):发生心肌梗塞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  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此外,检查尿中肌红蛋白含量,对早期诊断比乳酸脱氢酶和  磷酸肌酶更有意义,因为在心肌梗塞后仅4小时尿中肌红蛋白就可  升高达5毫克以上  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性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适当地治疗和休息,多数可得到恢  复,但是尚有10—20%的病人,由于栓塞面积较大、范围广、组  织损害严重等原因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为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一般来说,急性心脏梗塞发病后的3天之内,而又以第一个24小时  为最危险期,许多并发症,将会在此期间内出现,常见的有心源  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近些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病房  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采取密切观察,且通过特殊的监测  系统可以及早发现既往对病人构成最大威胁的心律失常,因此使  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大减少。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仍是目前较严重的两大合并症。除此之外,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还可能发生心脏破裂和室间隔穿孔,病人因此发生突然心功能下  降,引起顽固的心力衰竭,这种并发症大都出现在病后的一周之  内,且常常不及救治。有人认为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多与心肌梗塞  未能早期做出诊断,以致病人往返奔波有关,另外发病后的第1—  2周,安静卧床休息,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心肌梗塞后,坏死  的心肌硬结,失去了正常心肌的弹性,在心腔压力的影响下,向  外膨胀,形成所谓室壁瘤,这部分膨胀的心室肌不仅不能正常地  收缩与舒张,而且尚起相反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心脏的排血  功能,还可因瘤体内血液滞留,产生血凝块,一旦脱落,即将造  成脏器栓塞。有较大室壁瘤的病人,往往表现气短、胸闷、也易  产生心律失常。  通过上述介绍,不言而喻,急性心肌梗塞是—种极为严重的  心脏疾病,因此应该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心绞痛、高脂血症及高  血压、糖尿病,尽量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塞。40岁以上的人,还  要熟识急性心肌梗塞的各种表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  减少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发生。  最易诱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原因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老  年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病率增高,因此,除了要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外,找出一些诱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因素,并尽量避免  或消除这些因素,就能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复发减低。  根据有代表性的资料指出,在可以查到的发病诱因,劳累往  往是最为主要的。在一组统计资料中,因劳累发病占28.7%;情  绪激动也常常诱发患病,占7.3%;饱餐也是值得注意的,占5.2  %;因感染而诱发的占3%。其他各种诱因占5.4%。诱因不明占  3%。无诱因占47.4%。  应该特别值得提出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认为感染因素尤  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肺炎成为死亡原因,  而忽略了感染诱发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专家们指出,有时因感  染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者的比例很高,在一组统计资料中可达15  .8%。  老年人发生感染者,不仅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夏秋季痢  疾,以及泌尿道感染,都有可能波及到冠状动脉已有严重病变的  心脏,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国内从事老年医学有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研成果的医疗单位,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强调了这个问题  :要特别警惕上感、肺炎、痢疾、泌尿道感染有诱发急性心肌梗  塞的可能。病人和病人家属除了要着眼这些感染的本身,还要注  意有无其他情况,不要忘了与冠心病的关系;至于医生更不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作出全面的检查、诊断。  心肌梗塞的监护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脏骤然丧失了血氧供应,因而引  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生化代谢及心肌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极易  诱发危及生命的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此情形尤其多见于发病后  的最初72小时内 (医学上称之为“高度危险期”),往往来不及抢  救。经验证明,医治严重心律失常,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于是,  对心肌梗塞病人加强心脏监护的措施便是非常必要的了。  目前许多医院里的“冠心病监护室”,就是专为医治急性心  肌梗塞病人的。这里装备有连续心电图监测装置,安排了经过训  练的医护人员,并配备有迅速进行治疗所需的各种设备。心脏监  测系统的核心是由供监护人员观察病人心脏搏动情况的“总机”  和置于病人床头的“分机”组成。医护人员只要通过心电示波和  按动选台电键,并借助电视系统即可将室内全部病人的心电活动  状态尽收眼底,使患者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一旦出现了险情,  监测系统的自动警报器立即以醒目的灯光闪烁和特殊的声响发出  “呼救”。几乎同时,心电图记录装置也自行启动,录下20秒内  的心电活动图形,以备进一步测定分析和存档。  通过心脏监护系统,可以达到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  有效地治疗。因此,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监测系  统能积累宝贵资料,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医学对心肌梗塞患者心律  失常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  静脉点滴葡萄糖一胰岛素一氯化钾治疗心肌梗塞  在心肌梗塞的治疗早期,医生常给病人静脉点滴葡萄糖液一  --胰岛素一--氯化钾合剂。医生称它为极化液或能量合剂。多数  病人输了这种液体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  疼痛的程度减轻,心力衰竭、休克、发热和心律失常等均可改善  ,从而可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为什么这三种药配合对心肌梗塞有利呢?因为它们有如下几种  益处:  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摄取,进一步合成脂肪,使血中游  离脂肪酸浓度下降。虽然游离脂肪酸是心肌的重要营养成分,但  在心肌缺氧时,继续利用它弊端很大。因为脂肪酸的利用是需要  大量氧气的,正常情况下脂肪酸氧化消耗心肌氧的60%,而心肌  梗塞时,心肌氧的供应不足是头等突出的问题。同时,由于游离  脂肪酸的存在,降低了心肌利用糖的能力,这点对心脏功能是很  不利的,甚至会引起心律失常。因而,概括说,游离脂肪酸浓度  降低,能降低心肌氧消耗,增加糖的利用,有利于心脏的功能及  心肌存活能力。  溶液常用10%的葡萄糖,可使血糖增高,使心肌对葡萄糖的  摄取和利用增加。心肌最好的营养物质就是葡萄糖,它在有氧或  无氧的情况下,均能代谢产生能量。由于葡萄糖供应充足,能量  有充足的来源,对维护心肌结构的完整,心肌功能的维持以及减  轻梗塞区周围缺血的程度,均有良好作用。  此外,尚可防止心律失常。  因此,该合剂是一种简便易行,有利于心肌梗塞的药物,除  非病人有严重糖尿病或肾功能明显损害,大多数病人均可以应用  。  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急性心肌梗塞常常发生在家中,当时“缺医少药”,而且心  肌梗塞在发病初起的几小时中,最易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  心室纤维性颤动、休克、心力衰竭等。如果乱加搬动,盲目送往  医院,容易发生危险,死亡率很高。而现场急救得当,死亡率可  以显著下降。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虽然急骤,但大多数病人在发病一周内有  先兆症状,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绞痛,但这时的疼痛比既往的心绞  痛发作为重,疼痛次数增加,时间延长,范围变大。有的人过去  没有心绞痛历史,突然出现胸前区的剧烈疼痛。疼痛时伴有心慌  、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现象,病人烦躁不安,有恐惧  感。也有少数病人可不出现疼痛。  心肌梗塞发病可以有诱因,如在剧烈劳动、运动、精神紧张  、饱餐、大便之后;也可无诱因,在睡眠时发生。心前区剧烈疼  痛是心肌梗塞病人出现最早也最突出的症状,当服硝酸甘油片后  仍末缓解,症状仍在加重,应想到可能发生心肌梗塞。这时,要  镇定其情绪,让病人就地平卧或其他适宜体位,如当时在看电视  或谈话,则可取坐位,背略后靠,脚可稍抬起,尽量减少不必要  的挪动。家中有氧气袋的,可立即吸氧。含硝酸甘油片,或服冠  心苏合丸,吸人宽胸气雾剂等,家中有镇静、镇痛药物时,也可  酌量服用;如家中备有利多卡因(一种预防治疗心律失常心室纤颤  的药物)可以应用。与此同时,速请医生来家诊治。  如果病人突然出现神态丧失,心跳停止,应行拳击及心脏挤  压,口对口吹气等急救措施。  年龄与心肌梗塞关系  对年龄越高,发生了心肌梗塞后是否越危险、死亡率越高的  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对此给予肯定的回答,有人则持否  定的态度。  尽管众说纷纭,但年龄越高,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后果越为  严重这是事实。其原因有些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患病后严重并  发症的发生率高,病情沉重,抵抗力降低,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所以这一事实足以提示我们,当发现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更  要认真对待,不仅要作好家庭急救,入院后要加强监护,出院回  家后,也要遵照医生嘱咐,继续认真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千万不  能疏忽大意。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回家后应该注意事项  心肌梗塞病人在医院治疗恢复后回家,应该巩固疗效,预防  梗塞的再发生。因此,除了遵照医生嘱咐,服用有关药物,定期  去医院检查外,在日常生活起居等方面,尤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天的生活安排要得当,适当的活动以不感到劳累为度。如  散步,做一些轻微的体育活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征得  医生的同意,结合自己活动后的感觉来调节掌握。  饮食要节制,不要吃得太饱。多吃新鲜蔬菜,多吃含维生素  的食物。要保证大便通畅,最好养成定时大便,以免大便秘结,  在便时因用力过猛而诱发疾病。  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控制感情,不要过于激动,要尽量回  避一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刺激。如对球赛胜负过于关切的病人,  不宜观看关键性的电视转播。对此,本人和家属都应酌情掌握。  在发生感染的情况下,也易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在冬春季要  预防呼吸道感染;夏秋季注意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当有心前区不适,或心力衰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耽  误  适度锻炼有利于防止心肌梗塞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血凝块堵塞供应心脏营养的主要渠道  ——冠状动脉,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缘由之一。近年来.美国  医生的研究证实,从事体育锻炼可防止这种血凝块的形成,从而  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他们首先用阻断静脉血流方法,人为地在血管中造成一个血  凝块,然后继续让其锻炼,包括徒手操、走路和骑车等,10周后  测得的结果显示,血管内壁释放出的一种称之为纤维蛋白溶酶原  活化剂蛋白质的数量大大增加。已知纤维蛋白溶酶可溶解纤维蛋  白,因后者是构成血液凝块的主要成分,从而破坏了血凝块的形  成。  学者们乐观地认为,这可能成为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  机制”。同时强调指出,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类型的适度的  体育锻炼,甚至仅限于走路、体操或骑车,也可以显著地阻止血  液中出现危险的血块,这一效应不但降低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而且还可使人少患中风。  患过心肌梗塞的人不宜长跑  迄今,长跑锻炼已成为一项老幼皆喜,减肥健身的有益运动  ,但由于它可引起心跳显著加快,促使心脏氧耗量增加,因此对  于患过心肌梗塞的人,是不适宜的。  早在50年代,生理学家即指出,心脏维持正常的功能,必须  有足够量的血氧供应。此后有人又发现,心肌纤维从血液中摄取  的氧竟达65—75%,相形之下,身体其它组织则只摄取其中的10  —15%的氧,可见心脏对氧的依赖性颇大。急性心肌梗塞的产生  ,即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氧的主要渠道一一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或痉挛,造成血管腔的堵塞,使相应部位的心肌血氧来源骤然中  断造成的。如果这种状态持续30分钟至 l小时,仍得不到缓解,  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心肌坏死。  发病后,通过充分地休息,合理地医疗,80—90%的患者可  以安然度过危险期,大约需2—6周的时间,受损害的心肌便会结  疤告愈。但患过心肌梗塞的病人,依然留有一些“悬而未决”的  问题,如血管硬化的存在;心脏收缩力的减弱;代之心肌的疤痕  组织引起心脏收缩不协调等,甚至病后的心脏依赖氧和对缺氧的  敏感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应尽量避免任何能够增加心脏负担  的外加因素,减少心肌氧耗量(适当地限制体力活动或服用药物等  ),以保护心脏功能,防止病情恶化。  如前所述,心率的增快,是招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肌血氧  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心肌梗塞恢复后的病人,贸然从事  长跑锻炼,有可能使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突如其来的意外。  当然,患过心肌梗塞的人,也无需因噎废食,心有余悸,全  然休息的消极做法。岂知,后者同样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合  理的锻炼选择是,以不明显增加心率的项目为宜,如散步、打太  极拳、做气功等,并要注意限制饮食,以弥补因活动量减少而导  致身体发胖。  如果您还没安装RealPlayer,看直播前请点击这里安装  人民日报网络版  网上健康  安贞医院

标签:心肌梗塞,急性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nswer/28314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