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中,孩子恶作剧、打架司空见惯,当自家孩子被欺负时,家长是否要介入,介入的方式,都是值得考量的话题。在我看来,要分清事件性质,如果只是孩子间非恶意引发的事件,可以让孩子们自行处理解决;如果是屡次发生的,引导孩子警告对方,可以教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欺负我,我就告诉老师“,”XXX同学,你给我作证,某某同学又欺负我“。如果孩子因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这件事,已让孩子产生持续的负面情绪,如不肯去学校、哭闹、情绪低落等情况时,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要积极与自家孩子、老师、当事孩子和家长及时沟通,尽快消除被欺负孩子的心理影响。现实情况是一位班主任老师要管理五十多名学生,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在班里的动态,“告诉老师”的做法仅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到了中、高年级,有事就告诉老师的孩子,反而不容易与同学融洽相处。甚至有的孩子会送给爱告状孩子外号“告状精”,自然而然,爱告状的孩子容易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和排挤。教会孩子面对欺凌的应对办法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欺凌首先、锻炼强健的体魄告诉孩子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只有自身强大,平时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如武术、跆拳道、跑步、打球等。通过体育运动让孩子拥有强壮的身体、足够的力量、速度奔跑等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仅依赖老师、依靠老师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己学会想办法化解问题和矛盾,如强壮的孩子别人欺负你时也要考虑一下,打不过时乱拿斗孩子还可以快速跑掉,同样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时也要正确看待向老师求助的行为,当自己确实没有能力解决时,适时地向老师、家长甚至政府部门救助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其次、不要欺负别人,但遇到被人欺负时决不能怯弱有些有父母长期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在外面不要跟别人发生矛盾,有矛盾也要学会忍让,不要打架等等,这样的哗磨教育引导把孩子推向的不是真正的礼让,而是懦弱、怕事的境遇。敏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首先想到的是不要让父母知道,所以只能一味隐忍,不敢为自己辩解更不敢作出反抗,因为一旦被父母知道之后迎来的必然是批评指责。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因为遭遇别人的欺凌,自尊心会严重受挫,长此以往,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可能会伴随终生。当有人欺负自己时,一定要勇敢的反击。你的反击行为让欺负你的人知道你不是随便被人欺负的人,这样欺负人的人就不敢欺负你了。其实教会孩子正当合理的自我防卫是有必要的
标签:同桌,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