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酸雨,顾名思义,雨是酸的。其正确的名称应为酸性沉降。在化学上定义水之返明pH(酸碱)值等于七为中性,小于则是酸性。自然大气中含樱做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衡后,雨水之酸碱值约为 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质,例如,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硫化氢,海洋所释放出的甲硫醚,高空闪电所导致之氮氧化物等,均会使雨水进一步酸化,而酸碱值会降至 5.0 左右。因此,在 1980 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已将所谓酸雨认知为当雨水酸碱值在 5.0 以下时,即确定受到人为酸性污染物的影响。在环保署研究报告中,已统一雨水酸碱值达 5.6以下时,正式定义为“酸雨”。例如,若以环保署台北酸雨监测站 1990-1998 年之有效雨水化学分漏颂告析资料为准,显示约九成降水天数的雨水pH值在 5.6 以下,而酸雨发生机率则为七成五左右。
标签:酸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