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中年人,既有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又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责任和压力,同时还对未来社会生活充满着丰富的想法。写一个倍受压 ,抑的窝囊的阳刚男人卞容大,他的骨子里充满了有了快感就喊的向往和追求,在他失业后,终于被迫开始以去西藏为形式的自我救赎. 按照池莉书中开篇的说法,这是印在七十年代美国大兵火柴盒上的一句格言,“这句充满阳刚之气的格言,是男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卞容大,在其一生中的这种追求和向往的实现却显得如此艰辛。从一开始,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便是父亲关于一个阳刚儿子的期冀,从这个饱含深意的名字里,却隐隐预示出他命运的里的劫数。幼年庆宽成长的寂寞,母爱的缺失,父爱的严厉,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卞容大从内心深处是孤独的,却又是沉默的。他惯于把所遭遇的痛苦握在左手心,用手心的伤疤来树立起作为一个男人基本的信仰和忍耐。在这一点上,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这种魄力,这种用烛泪铸就手心里的信仰的魄力,不是常人所能够具备的。所幸,这个力量的源泉伴随着他,让他不惮于生活。亲情于他而言,是陌生的,而爱情,在阴差阳错之后,步入婚姻殿堂的却不是自己的所爱,但习惯于沉默的卞容大还是接受了生活的安排。接着是儿子,在攻克了流产的堡垒后,卞容大作为男人的一点点骄傲终于得以施展开来,但是却在事业面前被再一次冲击地七零八落。生活的接连打击下,最终孤独地奔向了西藏的圣土渴求超脱。这个男人的故事,放大到生活中来看,其实亦是现实中很多男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习惯于沉默,习惯于接受,然后循规蹈矩地生活,习惯于安慰地侍奉父母,挣钱养活老婆孩子,习惯于在外奔波有了痛苦有了挫折还是一个人死拼命地抗着不说,然后一个人在霓虹灯下的街道一个人蹀躞慢慢咽下难过。但是,从内心深处却还是蓬发着对于青春自然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在现实的重担掘丛下被压抑了,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样简单的想法实践誉散亮起来却难上加难。小说的末尾说“远行是男人永远的诱惑,没有什么能够栓住他的心”,而现实却是,生活中有无数的男人的心仍然牢牢地被生活所牵引着,不能够动弹。是的,男人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哪能够随意地就丢弃,这种责任是从一生下来就被潜移默化地加到他的肩膀上的,,以爱的名义,沉重而容不得迟疑。池莉认为,卞容大“是一个倍受压抑的窝囊的阳刚男人,可是他一直在坚持着什么,一直在追求着什么,终于,他被迫开始了以逃离为形式的自我坚守与自我救赎。中国男人尤其需要这种精神,人性的、自由的、坚定的、革命的、悲壮的。”这种自我坚守与自我救赎,却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亲人的谅解的,卞容大在最后只能幻想着去西藏的圣土上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这个时候的他,是对世俗开始逃避还有绝望了。这个时候的他,是真的在一步步寻求快感,释放快感,毫无顾忌毫无保留,虽然前路莫测一片荒芜。男人和女人的世界不同,分工不同,想法亦不同。书中一种说法,说女人很可怜,即要受到子宫的支配,又要受到社会的支配,相比之下,男人似乎要轻松一点,他们只是需要受到社会的支配。然而,这种表面上的轻松掩饰了男性在社会支配下的心境。从女性视角出发的时候,应当注意不要以女性的惯性思维来苛求男人在生活上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多的,是一份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固然,我并不赞同卞容大在最后选择的这种所谓自我救赎与解脱的办法,但事实却又是,我也无法为他找到更合适的也让他更能超脱更能得到快感的方式来生存下去。这种无奈,相信卞容大也深刻地明白,而这种逃避,终究只是在绝望之后权衡之下的一种回应。有时候,我很难过地想到,那些我生命中经过的男人们,曾经有过怎样的动摇怎样的彷徨怎样的迷惘怎样的艰难,然后才在社会中坚定地饰演着自己的角色,诠释着作为父亲、丈夫、儿子的意义。一切是基于爱的动力,一切又是源于生活的契机。在书中曾经写到一段话,应该可以算是与小说题目在呼应的一段重要的话吧,它说,“一个人,只要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会有快感的。悲哀的是,有的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的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却无法获得快感。更为悲哀的是,有的人,有了快感也无法表达。”林林种种的人当中,你又是属于哪一类人呢?但愿每个人都能获得“快感”,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快感”,纵然我非常清楚地知道,那也只是一个奢华的梦想而已。
标签:池莉,中心思想,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