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成立于 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 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 力而言,“二炮”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拍模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
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二炮”虽然与陆海空三军同为正大军区级,但是相比陆海空三军的军种身份,“二炮”的兵种身份还是有所不同的。
但是,作为直属中央军委掌控 的战略部队,“二炮”除了身穿陆军制服外,实际上和陆军集团军没有关联,之所以使用“二炮”的名称,主要是成立之初考虑到保密等问题的需要。
成立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 从“二炮”到“火箭军”,这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1984年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式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是一次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展示军威和国威,检阅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庆祝活动。
是继1959年国庆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此次担任检阅部队的阅兵首长,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人们终于在1959年之后再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式毁宽。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邓小平用“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问候受检部队。
35周年国庆阅兵式,是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袭余缓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标志着我国 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这次阅兵的盛况,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高度赞扬这次国庆阅兵所展现的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
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84年国庆阅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标签:天之骄子,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