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是徐州广陵郡人,同时也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臧旻在东汉做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官职,太守的官职在东汉也算是二千石的高官,在东汉当官一看出身,二看道德,三看才能,因此臧洪托父亲的洪福,在20岁时就被人举为孝廉为郎官,一只脚踏入官场。
臧洪无疑是个有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得到了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的肯定,很少有人知道,就连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臧洪才是始作俑者。
袁绍
臧洪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最黑暗的桓、灵二帝时期,因为朝廷黑暗,臧洪辞官回到徐州广陵郡的家中,被广陵郡太守张超征辟为功曹,也就是太守的辅佐官员,也就链轿明是在这个时候,东汉朝廷被董卓掌控,臧洪算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就跟太守张超商议起义后匡扶朝廷,张超同意了,就去找自己的兄长陈留太守张邈。
当时的曹操正在陈留郡募兵,自然也认识陈留太守张邈,当时的曹操也是一心匡扶汉室的,所以曹操也响应臧洪、张超、张邈共举义后讨伐董卓的行为,之后关东诸郡都联合起来,汇集到一个叫酸枣的地方,帆掘共同推荐袁绍为盟主。
臧洪
而为关东联军起草讨伐董卓的设坛盟誓演讲就是臧洪说的,足以说明臧洪的才能,袁绍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臧洪,也对臧洪的才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在张超派臧洪去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时,袁绍在拜访了因为战争而被困在当地的臧洪,同时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袁绍的这一行为有些不地道,因为臧洪在当时是张超手下的官员,却被袁绍半路上拉走了,但是袁绍给臧洪的职务是青州刺史,这一官职甚至超过了臧洪原来的老上级广陵太守张超的官职,可算是重用了,要知道袁绍当时也不过是冀州牧。
张邈
换句话说,袁绍用重用把臧洪从张超手下挖过来了,当然臧洪也同意了这事,如果当事人不同意,没有人可以逼臧洪留下来,毕竟袁绍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大,又在冀州得到大量的士族支持,很有威名,袁绍和臧洪两个毕竟也算是你情我愿,于是臧洪就当了青州刺史。
臧洪在治理青州时,还算有些功绩,但是发生一件事,导致袁绍与臧洪翻脸,袁绍还亲自率军讨伐青州刺史臧洪,臧洪最终也因此而死。
臧洪在任职青州刺史时,兖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兖州刺史曹操在率军攻打徐州之际,后方留守的陈宫联合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两兄弟,迎立吕布到兖州,与曹操为敌,兖州之战曹操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打败了陈宫、张超、张邈、吕布的联军,并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张超于是向曾经的手下青州刺史臧洪救援。
臧洪
这个时候的臧洪虽然名为青州刺史,但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因为臧洪的一切都是袁绍给他的,以从属关系来看,袁绍是臧洪的君主,臧洪向袁绍报告请求救援张超,但是袁绍不同意,因为当时曹操是依附于袁绍的,袁绍不可能为了臧洪去救张超,而在客观上与曹操为敌,于是袁绍就拒绝救援张超。
这边张超被曹操围了三个月后,城破张超被曹操诛死三族,臧洪因为张超之死而怨恨袁绍,于是宣布脱离袁绍而独立,臧洪的这一行为激怒了袁绍,袁绍发动大军包围了臧洪,臧洪誓死不降,在城中缺粮时,臧洪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将士充饥,但仍然无法扭转战局,经过一年的围攻,城中百姓七八千人被饿死,臧洪也被袁绍俘虏而杀害。
很多人赞叹臧洪的行为,认为臧洪是个义士,爱民如子、坚韧不屈、誓死不降的节气很多人敬佩,但个人认为臧洪的行为不可取,有以下原因:
1、臧洪背叛张超投靠袁绍是他个人的行为,没有人逼迫他,袁绍是用高官厚䘵留下了臧洪,又不是拿马架在他脖子上,说起来还是臧洪贪恋官职,才舍弃了旧主,怪不得别人。既然臧洪舍弃了张超,投靠了袁绍,就应该为袁绍效力,却在旧主遇到危险时与新主翻脸,这种行为看起来叫怀旧,实际上叫喜旧厌新。
东汉时期有一种二元君主论,作为臣子的除了要效忠皇帝外,还要效忠自己的主公,袁绍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一个原因就是袁家曾经四世三公,提拔了很多门生故吏,这些人不仅要效忠皇帝,还要效忠袁家的,如果背叛,就相当于背叛君主,所以臧洪的行为理论上是背叛。
2、从道义上说,曹操是兖州刺史,经朝廷同意任命的,陈宫、吕布、张超、张邈等人发动政变想夺取曹操的地盘,是张超等人不义,而不是曹操,如果臧洪讲道义,忠君爱国的话,应该支持曹操,支持朝廷,可是臧洪并没有,他只是从个人情感上想问题,而不是从国家大义上想问题,这是小义,不是大义棚告。
3、张超被围,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道义上,袁绍没有救援的理由,但是臧洪却以个人意气相逼,以独立来威胁袁绍,这是臧洪的意气用事,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战争,如果仅仅是臧洪一个人被杀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臧洪却导致整个城池的百姓跟着他一起死亡,这就是臧洪的不对了,毕竟百姓没有错,他们的死是无辜的。
标签:臧洪,袁绍,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