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知识>苏州的文化底蕴是什么?

苏州的文化底蕴是什么?

2023-07-02 01:25:44 编辑:join 浏览量:589

苏州的文化底蕴是什么?

游览苏州,走马观花,当然首选的是苏州园林。因为苏州园林是苏州历史的缩影,也是苏州的“城市名片”中的“徽记”。而要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苏州,最便捷的便是去翻阅苏州以大街小巷的名子为章回佳题的历史画卷。即使你在走马观花的时候,其实也不免会浏览一些承载了苏州文化底蕴的大街小巷的名字所蕴含着的重要章节的苏州的人文历史风情,从而于一斑中进一步领略苏州这部有着二千五百年建城历史的“巨著”,了解苏州“城市名片”中“徽记”外更丰富具体的内涵。说起“城市名片”,这一词组,时下经常被人提起,特别是“经营城市”的理念泛起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把自己的城市与其它城市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吸引投资者或者旅游者眼球的东西,倾力包装后,“隆重推出”。其实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就是这个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字。因为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承载着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不同的历史沿革,更承载着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市民们天天在这些大街小巷中繁衍生息,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在人们记住他们的时候,也就潜移默化地受着这文化底蕴的熏陶与传承。也去过一城市,那些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子,就是让你知道有那么一条路可以走,象门牌号一样,以城市的某一条主干道为中轴,按数字顺序向不同方向排列,或者从东一条路排起,之后便是东二条路,东三条路,依此类推,一直排到东面的最后一条路;另一个方向则从西一条路排起,亦如此排列。或者一马路、二马路的按某一方向一直排到十马路。还有一些城市则是以全国行政区划是省、市、县的名子作为城市道路的名字。而改革开放这三十几年来,港、澳、台几乎成为所有城市都有的道路的名子。记倒是挺好记的,但总让人感这样给城市的大街小巷命名的城市的文化底蕴的阙如。因为从这些应该体现人类智慧与才情的结晶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子里,你不知道在这些人类生生不息的地方,人类曾经留下怎么的不同的足迹。而且作为一个城市最生动、最立体的一部随时间流传而不衰的历史长卷,只给后人留下与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区别的千城一面的轮廓。一个城市大街小巷的名子,如地名一样,确实体现着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深浅及文野之别的。比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形态不同的山峰,很多山峰远远望去,就象少女挺实的双乳,在孔孟之乡这样的山峰被称为“乳山”,望着那山形,咀嚼着这名子,让人生出许多美妙的幻想。而在“座山雕”的家乡,同样的山峰,却被呼为“奶头山”。听了这名子,让书生也陡生几丝匪气。如此立论,才更觉苏州的可看、可读。因为苏州一条条街巷都演绎着苏州曾经的历史或今天的人文,在你对苏州那些从未听说过的大街小巷的名字,感觉不如“中山路”、“香港街”好理解而浮想联翩的时候,在你对苏州那些从未听说过的大街小巷的名字的来历有了基本的了大猛解之后,不禁要佩服题名者的匠心独具。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不仅承载着这些大街小巷当年的风风雨雨,更把丰富的历史,浓缩成高度概括的大街小巷的名字,在人们的日复一日的称谓里,把过去的历史永远地传承下去。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因而,苏州很多的大街小巷的名子,都记载着这个历史过程。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滚局桥,这里就成为吴国的都城,苏州目前大街小巷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大将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的印记。苏州大街小巷的名子中,很多带有只有苏州独有的“胥”字的,象“胥江”、“胥门”、“阊胥路”、“盘胥路”都与伍子胥的生平事迹有关,使这段历史就这样一直不衰地流传着。很多不专门学文史的人,对这段历史不知道,其实对自己城市的历史都不知道的腊纳市民太多、太平常,但苏州人却从一天不知要叫上不知多少遍的大街小巷的名子上,自然而便利地了解并传承着这段历史。干将路——相传,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于铸剑,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都献给了吴王阖闾。后来,干将、莫邪被做为利剑的代称。为了纪念干将,古代苏州人把与干将墓相近的古城正东城门称为“干将门”,后又改为今天的相门。一九八二年,苏州古城进行改造,并命名为“干将路”。干将莫邪铸剑的熊熊烈火早已经灰飞烟灭了,但在这里有一条路名永远记下了这段历史传说。莫邪路——有了干将路,却没有“莫邪路”,崇尚历史文化的苏州人一直觉得是一个遗憾,因为在他们心中,干将与莫邪不仅是一对夫妻,而且同是铸剑名家,是聪明、美丽与力量的象征,是苏州辉煌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于是在苏州古城东侧就有了一条莫邪路,弥补这一历史的遗憾。临顿路——据《越绝书》称,吴国能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战船,吴人“习于水战,便于舟用”,在太仓以东海面曾发生过多次海战。吴王十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夷人不敢敌,收军入海,吴亦入海逐之”。吴王率军追击东夷,临时驻扎休息之地,便被命名为临顿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吴王阖闾征伐东夷的号角声。木渎镇——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有座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木渎也成了历来文人墨客游历之佳处。锦帆路——原为河,即古子城城壕,吴王为讨好西施,以五彩的锦缎制成船帆荡漾河上,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杨春日花开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后来锦帆泾的河道被填,锦帆泾即易名为锦帆路了剪金桥巷——相传是因吴王与西施出游,见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晓妆之用。此处即曰剪金桥。专诸巷——位于阊门旁的一条小巷。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专诸巷”的声名也由此而流传千古。用影响城市发展的历史,指称发生这一历史的那一地点的方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苏州就这样约定俗成地传承了下来,随着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就成为那一地方主要道路的名字。其实苏州还有很多街巷也都与吴地的历史征战有所关联,但是江南吴地并非战争的经常光顾之地,在历史上这里是最安逸不过的地方了,妇孺皆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江南鱼米乡”等俗语,无不诉说着姑苏城的繁华富饶,特别是作为中华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更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此,苏州的一些路名至今仍沿用千百年来商贸经营的行业旧名,如盐仓街、醋库巷、富郎中巷、仓米巷、豆粉园、绣线巷、果子桥、滚绣坊等等,无不向后人诉说着当年姑苏城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正是由于姑苏城的历史地位和繁荣的经济,历朝历代都在此设置各种管理机构,有名的“道前街”,就是这样历史的缩影。现在的道前街,是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还有司前街、太监弄也都是留下了统治者对这一地区实施管理的痕迹。不仅封建统治都看重这一经济发达地区,连农民起义也相中这一宝地。“废皇基”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元末张士诚割据称王,大兴土木,巍峨壮观远胜于前朝。可惜好景不长,张吴王最终败给了朱元璋。城破之日,他将爱姬美妾驱赶到齐云楼,放火焚烧,火势蔓延,转眼之间,整座偌大的皇宫也烧得精光,于是这座出尽风头的千年城中城,终于灰飞烟灭,只给后人留下一个“皇废基”的地名。而这些政权或管理机构的众多,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苏州历史上曾经活跃着当朝当代的很多的文化大家。而这些文化大家,他们在苏州的活动,无疑成为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最夺目的那一抹亮色。苏州的园林自不必多说,苏州的大街小巷更多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苏公弄”印下了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足迹,“范庄前”带我们领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采。而学士街、孔副司巷、书院巷、大儒巷,等,无不依旧散发着翰墨书香。乌鹊桥路、枫桥路、桃花坞、腊梅里、杏花弄、柳枝巷、丁香巷、蔷薇弄等等,这些沁香扑鼻的大街小巷的名子中,漫步在其中,不用多想,就知道有多少正是这些文化名人的才情的外在固化。我就此曾和朋友说:想知道苏州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吗?去数数苏州埋着多少文化名人就知道了。我在看苏州交通旅游图的时候,因为她的太多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与众不同,从字面上,就直观地感到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渊源。当我知道了苏州这些大街小巷的名子背后生动的历史故事后,才感到这张薄薄的交通旅游图的厚重,也看到了苏州的“城市名片”的丰富的内涵,甚至也看到了苏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划,由她的大街小巷所承载着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那部分历史。经济在飞速发展,文化在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更是在日新月异,我们怎样在自己的“名片”中把这样的历史标志出来并流传下去?多问问苏州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由来,再想想自己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子的由来,我想,很多有关、无关的人都会明白些什么的。

标签:文化底蕴,苏州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rticle/16699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