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野花也是花 中国的电影审核制度永远都是影迷心中的痛,其中的弊病不言而喻,埋没了许多有才华横溢的文艺创作者。他们只能把自己的胶片封存于电影博物馆,任岁月腐蚀,任蚊亩慎虫浸淫,永世不得获得光明,悲哀至极。这其中的一大部分都属糟粕,可是精华之作也不为少数。去年中国百年,创作电影200余部,而在院线公映的只有区区几十部。院线喜欢用《无极》、《神话》、《天下无贼》这类商业大片来谋取大额的票房,而不愿意用文艺电影来培养观众的欣赏情操,套用《看上去很美》的一句台词:X你妈! 张元是幸运的,他用国际影展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使国内的电影官员不得不对他重视起来,张元自己也很卖乖,连续拍摄了《我爱你》,《绿茶》这两个商业片,骗取了观众2000万的银子,可是电影的质量及深度不及其前期作品来得痛畅凌厉。印象最深的是念书时代,观摩的《北京杂种》与《东宫西宫》。影像所散发出来的凶悍气势,彻底征服了我,自此我就一直崇尚张元,深认他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NO.1。今年,《看上去很美》公映了,我在第一时间欣赏了本片,感触颇深,感触中有对张元的赞叹也有对张元的扼腕。 《看上去很美》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王朔这人就是痞子一个,文风犀利,描绘人物内心情感首屈一指,也爱用指桑骂槐的套路来剖析罪恶虚伪的人性。在他的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他的愤怒,一个文人所具备的“精神愤怒”。同样《看上去很美》也一样,用孩子的眼睛透射出成人的世界。 方枪枪是电影的主角,其名字就带有一定程度的锋利性,“枪”既是自州祥卫武器,也是杀人武器。告诉我们,方枪枪或许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孩子。在电影的进程中,小主角从一个爱哭的孩子转变成了一个“狗头军师”,越来越显得孤立无助痛苦无奈,与普通孩子的灿烂成为了对比。这是谁的错?家庭、老师还是自己?方枪枪的确有点奇怪。 本片的序幕,清楚地告诉我们,方枪枪缺乏父母应有的关心,他几乎是被父亲硬逼来到幼儿园的,一直哭一直闹。因而在他的人生起初阶段,家教是没有的,埋下了阴沉的种子。而且他不会穿衣服,经常尿床,比别人慢一拍,不适应这个氛围,在思想上就很自卑。老师作为孩子的“第二母亲”也没有发挥其作用,她们只会用命令的口吻来规矩一切的方圆。吃饭睡觉不许说话,拉屎洗手要定时,小红花是衡量优劣的惟一标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与《迷墙》有些类似。方枪枪就是王朔,他不会去服从自己所厌恶的事情,因而他学着去捉弄老师,与小朋友抢玩具,搞破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可是方枪枪依旧孤独,一个人玩木马游戏,摔倒都无人问津。深夜在石墩睡觉,不愿回到现实中去,抑郁迷离。 影像所呈现的无非就是这些镜头,把这些镜头的涵义引伸到成人世界去,思索的空间就更大了。试想一下,方枪枪长大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叛离、愤怒还是乖巧?我想叛离与愤怒还是会占大多数吧,引用一句宁波老话来说便是:三岁模样看到老。长大后的方枪枪憎恶世界的肮脏,会直抒胸意不满的情绪,走非主流的路线。这不是与王朔本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果然《看上去很美》就是王朔本人的童年传记。 如今社会一直崇尚“创新”,用哲学的原理来说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机遇,也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方枪枪这类长大后的成人会在“创新”这个词汇里散发出自己的能量,散发自己的智慧。当然事物也是分两面的,一面是成功,一面是极端,往往这类人最能推动社会变革与进程。逐大流的成人小时候的境况就跟影片里的普通小孩一样,按时洗手拉屎吃饭睡觉,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越轨容易受到怂恿,一只只鸭子就是这样“填饱”的。当然我不是说这类人不好,只是觉得这类人缺乏一种气,一种叫做“愤怒”的气,太过平淡。 用孩子的眼光来隐射成人的世界这是电影最大的优点,也是王朔小说的魅力所在。只可惜内容上有所偏失,把握人物性格变化有些问题。 方枪枪刚进幼儿园之时,爱哭爱闹不合群,显得老实腼腆憨态。影片的中部,他就突变成“狗头军师”了,期间有明显的脱节,令我感到费解,而且他的脏话从何处学来,也是一个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把“方枪枪”这个人物性格削弱了,有种恍惚的错觉。如把这段性格变化的情节加上,定会使《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可现在的感觉是《看上去很美》不是特别的完美。擅自加一个情节内容:方枪枪私自去疗养院玩耍的路上捡册耐搏到一本情色画册,翻阅后似懂非懂,但也有些领悟。加上这个情节,那么之后的故事就显得通畅了,因为在电影中,方枪枪大胆地亲了小女孩,甚至用一个“打针”的游戏拉下了女孩的裤子。这些性成熟的表现,无疑是要作铺垫的,而电影里却没有,实在遗憾。 缺失只是调味品,优点才是主旋律。影片的一大亮色除却映射的手法外,几个长镜头的运用寓意非浅,尤其是结尾处方枪枪疲惫地躺在石墩上的画面,格外精彩。这个镜头刻画了方枪枪极端孤单抑郁的心情,他就想这样沉沉睡却,最好永远都不醒来,憔悴阴森不言而喻。配乐也符合方枪枪这个“半悲剧”人物的性格,一听音乐立刻就会联想起沧桑的未来。 《看上去很美》在影院老板的“患得患失”下,最终没能在宁波准时上映,看来文艺片还是不受官方的青睐,纵使上映,也只是一个阉割版本。我们究竟何时才能欣赏到一个完整的电影呢,何时才能真正提高地自己的赏影素质呢?今年是中国电影第二个百年的第一年,电影机构的官员们,你们也应该放眼大局朝前看了,野花也是花啊!
标签:三遍,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