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的偏旁部首是口,拼音kū。
二、释义: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诉。放声大~。
三、字源解说:
哭,甲骨文(向苍天高举两手的人)
(两个口,表示不停地高声呼喊),表示向苍天伸冤或绝纳氏求助。
造字本义:动词,罪人临刑时呼天抢地,伸冤求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茄唯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
将篆文异体字中的
写成
。在古籍中,动物高声呼叫为“号”* ;人类呼天抢地为“哭”;声泪倶下为“涕”* ;无声落泪为“泣”* 。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哭,哀声也。从吅,狱省声。凡哭之属皆从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哭,哀伤时发出的声旁。字形采用“吅”作边旁,用省略式的“狱”作声旁。所有与哭相关的字,都采用“哭”作边旁。
扩展并散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哭诉[kū sù]
哭着诉说或控诉:她向大伙儿~自己的不幸遭遇。
2、哭泣[kū qì]
轻声哭。
3、哭灵[kū líng]
在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4、哭穷[kū qióng]
口头上向人叫苦装穷。
5、啼哭[tí kū]
出声地哭:大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哭
标签:偏旁部首,哭字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rticle/3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