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知识>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例

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例

2024-10-04 09:38:29 编辑:join 浏览量:587

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例

毕加索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声名远播的艺术家。他纷繁庞杂的艺术品与他迷幻的人生所造成的轰动效应似乎不分伯仲。本文希望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地理环境因素,毕加索的个人生活经历与艺术工作经验的探索,进一步了解毕加索创作的秘密。 关键词:艺术即商品 西班牙民族心理 巴黎 天才 一 天时——毕加索时期的欧洲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木甘。 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繁盛的时代。19世纪最后三十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自由竞争的加剧,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生产日益集中。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日益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富有的布尔乔亚渐渐把占有大量艺术品当做是在开拓另一个市场。他们对艺术品的追求和买卖从某一方面说改变了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观。 重要的不在艺术家做了什么,而是他是什么。如果赛尚的生活及思想像布朗肖那样,或者他的苹果画得再美十倍,也绝不可能引起我的任何兴趣。强烈的吸引我们的是塞尚的焦虑啊!这是赛尚的启示;还有梵高的痛苦,那是人类真实的戏剧。其余的都是骗人的勾当。 如约翰伯格在《毕加索的成败》中所说:在19世纪初,这是一种必要的信仰;这种信仰是艺术家在面临空前强大的布尔乔亚世界正把一切事物——包括艺术——简化成商品时,得以继续创作。创造的精神,天才作为一种存在的状态,被歌颂为目的自身——因为只有它是无价的,千金难买。 我想,正是这种危险的艺术即商品的大的时代背景刺激了毕加索,让他不屑于前人的绘画技巧,而执著于不断寻找新的形式来表达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自己。 另一方面,纵观整个绘画史,似乎,这个时期正是一个尴尬的瓶颈期。对人和物的真实再现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各种题材也似乎都悉数用尽了,绘画的发展到了一个无画可画的阶段。想要超越前人的技巧或是寻找新的描摹对象似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事。绘画史的这种窘境从客观上迫使毕加索等一些画家来开创新的时代。这应该也是立体主义诞生的一个诱因。立体主义最大的突破便在于——创造了一种共时视图,一改以往绘画视角。立体主义将自然物象中繁杂的形象归纳、理解为一个概念形态为主的造型元素所构造的新的现实。立体主义的方法告诉人们如何构建新的现实并且开拓了一种思维方式,开拓了认识自然物象的新天地和艺术家多向思维的空间。与此同时期及之后的野兽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都以自己的方式对绘画作了各种各样的创新。绘画史进入了现代史阶段。 二 地利——西班牙的毕加索和巴黎的毕加索 毕加索10岁之前都住在马拉加,之后搬到科伦纳。14岁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6岁进入马德里圣菲南多艺术学校就读。1900年,19岁的毕加索第一次去了巴黎,欧洲的艺术之都。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毕加索都住在巴黎,很少回到祖国西班牙。 毕加索的正式艺术创作始于法国,也终于法国。法国确实是给予毕加索机遇与灵感,创作的空间与成名的可能性的地方。但不可置否的是,毕加索是西班牙的。他的创作的根源,内在的情感都是西班牙式的。所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深究一下西班牙对毕加索的影响。 西班牙是一个奇妙的欧洲国家,它与欧洲是隔离的。不仅是从地理上(因为英国虽然是岛国,却与整个欧洲的气质相统一),更是从历史和民族心理上都与整个欧洲有很大的不同。 西班牙首先是封建专制的,和其他的欧洲国家相比,西班牙并没有彻底的成功的资本主义革命。近代的西班牙历史似乎是一个逐渐衰败的历史。这个国家一开始靠占领海外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之后频频战败,失去殖民地,便失去了财富。这是在外。在内,大地主制一直盛行。最有钱的都是占领大量土地的地主。西班牙似乎长久地浸在封建的历史里不能自拔。这种境况演化成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即“信仰所有事物——人类的整个情况——在短暂的时刻里可以急剧而彻底的改变。这种信仰不断的扬升,因为恒定不变的情况已持续的太久;因为到最后西班牙人不得不相信一种奇妙的转变,在那种转变中,人类的意志及力量仍然不受某种文明道德的差异(其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先保护它自己)的纷扰,而能超越所有的物质条件,并克服新的生产方式的缓缓累计——现实上,这是进步的唯一条件。”这与毕加索信仰绘画的瞬时性,以及其艺术风格的不连贯性密切相关。他的创作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民族心理:“艺术中任何有趣的事物就在开头发生,一旦错过起始,你已身在终结。”毕加索一生约创作了6万件艺术品,如此庞大的数量正是由于他迫不及待的追求每一个细小的转变,因为那个时刻一过,当时的想法与感觉便不复存在了。捉住那个时刻,便捉住了永恒。我们都知道,毕加索的绘画经历了从最早的蓝色时期,粉红时期,非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等各个时期的转变。而且在绘画、素描之外,他也广泛涉猎了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多个领域。这种艺术风格与种类的复杂性正体现出他对“急剧而彻底的转变”的执著。 西班牙又是暴力的。尤其体现在巴塞罗那地区的无政府主义运动,以及为西班牙人们所深深热爱的斗牛运动上。西班牙人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不避讳,畏惧,相反的,认为这是一件颇为高贵的事情。他们对死亡存有崇高的幻想。正是对死亡的这种认识,使得西班牙人出了名的热情,张扬,大胆,富有想象力。这点可以从西班牙最著名的三位艺术家——毕加索,达利,高迪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他们的作品都是疯狂的,奇幻的,充斥着情感与力量,充分体现出西班牙特色。而与同为立体派却非西班牙籍的画家——布拉克,莱热,德罗内相比较,毕加索的作品明显更具表现力,更有暴发性,情感也最为浓烈,赤裸。 再来说说巴黎。19岁,毕加索来到巴黎,欧洲艺术之都打开了他的眼界,他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新流派,画家,诗人,美丽的女性。巴黎开始深重的影响毕加索的创作。 多拉马尔——毕加索的情人之一曾说到:“有五种因素决定了他(毕加索)的生活方式和他的风格:他热恋的女人,作为催化剂的诗人或诗人们,他生活的地方,一个提供羡慕和理解(这是他从来都觉得不够的)的朋友圈,以及那只与他为伴、须臾不可离的爱犬。” 巴黎理所当然是最适宜的提供这五种因素的城市(暂且不考虑爱犬这一点)。这里笔者想重点探究女人这一因素对毕加索的影响。巴黎当然不缺风姿卓越的女人。有很多观点认为女人是毕加索创作的灵感来源。正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女性点燃了毕加索的创作的激情。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毕加索幼时即迷恋女色,故一生有众多的女人很大程度上是个性或天性使然。假使他不是艺术家,而是商人,医生,可能他仍然需要无数的女人来填充他对美与性的追求。而同样多产而创作力充沛的达利,一生都挚爱同一个女人。所以,笔者以为,毕加索众多的女伴并不是直接刺激了他的创作,而是通过对其生活的影响而间接反映在他的艺术上。 巴黎的艺术氛围为毕加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并且,由于身在异乡,毕加索反而更能感受到西班牙的气质与变化。这样一种远观的清醒的态度,使得毕加索可以更好的抓住西班牙的特质,同时广泛的吸收各种新的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而不至于耳目闭塞。 三 人和——毕加索的天才 毕加索的天才在他少年时就已表露无疑。最著名的事例莫过于14岁参加巴塞罗那的美术学院入学考试时,一天之内完成了本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作品。这种天才与早慧亦促使他早早地完成了对技巧的研习,从而得以投入到对新的创作形式的探索中去。天才亦即天生的才能,这种“天生”使得毕加索认为艺术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不断描绘同一个对象,比如那著名的公牛,每一遍都比上一遍更接近他身体里天才的想法。好像是那个天才在作画,而不是他。 在我的艺术中所应用的几种样态不应被视为朝向未知的绘画典型的一种演进或阶段。所有我完成的都是为当下而作的,而且希望他永远的停留在当下。我从不重视研究的精神,当我发现某些事物可以变现,我完成他,并不去考虑过去或未来……我从不作尝试或实验。无论何时我觉得有话要说,我用一种我认为该用的方式去说。不同的动机必然需要不同的表现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演化或进步,而是一个人想要表达的及表达那个观念的方式的一种适应。 这一段毕加索的自述很好的向我们说明了毕加索对自己的天才的感悟,他不相信“演化或进步”。对他来说,艺术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隐秘力量的真实的表达。所以他的画作才显得那么奔放自如,无拘无束,突破了所有的限制。

标签:天时地利人和,事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rticle/3739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