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知识>端午食粽有什么讲究?

端午食粽有什么讲究?

2024-10-07 20:14:57 编辑:join 浏览量:538

端午食粽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起因来原于屈原,屈原楚国大臣,爱国诗人,

因抗秦,遭陷害,伤心投江,百姓闻知,怕鱼虾侵蚀屈原尸体,

所以,民众自发包好粽子,往江里投,这样能保护屈原尸体不被鱼吃,

还有就是民众为纪念屈原,把端午节的龙舟竟渡,和屈原联系起来,

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也伤心跳江,于是人们便驾舟奋力营救,因而有了竟渡风俗,

总之,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流传至今。

讲究味美质鲜。

纪念屈原爱国精神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粽子的花样虽多,但归结起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形状与馅料的区别。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圆锥形等,无论哪种形状,旨在不漏馅即可;馅料无非咸甜之分,一切全看自己口味。我小时候买过的粽子,多是甜味,除了红枣便是八宝。而如今自己会做了,才发现,原来肉粽更加美味。

跨越千年的@头条美食 美食-粽子

若要细讲起来,包粽子也是颇有学问的。

1、粽叶。很多叶子可包粽子,比如竹叶,箬叶,芦苇叶,芭蕉叶,以及荷叶。北方可选比较少。我们市场上大多为干箬叶,这种叶子买回来煮一煮或者用水浸泡几个小时就可以用了。偶尔有真空包装的鲜箬叶,但因为有传JS会利用化学药剂返青叶子,所以,自己也不好分辨,买到什么样子的,就要看运气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网购鲜粽叶吧。没办法,谁让我们当地不产。

2、糯米。长粒与圆粒糯米都可以,若糯米为主料或者全部是糯米,还是少量添加一些粳米,避免煮好的粽子太Q。糯米要提前一天浸泡,但因为端午时节温度都比较高,所以浸泡时最好放冷藏,避免滋生细菌变质。若做八宝粽,放豆类的材料,更要延长浸泡和煮的时间。

3、馅料。若是做肉粽子,肉要提前加调料腌制,可以提前一夜。腌制时的调料最后正好可以拌泡好的糯米。馅料的选择上并无定论,可以随自己的口味。

4、包法。南方可以买得到马莲叶,用来捆粽子更加多了一份传统样子。若买不到,则选用稍粗的棉线,更好用一些。包法正确的粽子,只拦腰捆一根绳即可。我记得前年第一次包粽子时,每个都是五花大绑,最后还是有露馅的。去年稍微有些长进,包的有些样子了,但仍旧有漏网之鱼。而今年,称不上驾轻就熟,也已经非常熟练,每个粽子标准的小蛮腰,煮了N锅,一个不漏。可见,这并不需什么技术,完全就是熟练问题。但粽子不易包裹太紧,煮的时候米会膨胀。

以上有不全的望大家补充在继……

标签:粽有,端午,讲究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rticle/37765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