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百科知识>"为稻梁谋"的典故来源和确切意思!?

"为稻梁谋"的典故来源和确切意思!?

2023-02-28 11:34:28 编辑:join 浏览量:582

为稻粱谋【wéi  dào liáng móu】

释义:为衣食生计打算。多喻无所作为而贪恋禄位。

原意: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引申义:为了个人或家庭的一时温饱,只能委屈求存。

近义词:衣食计、碌碌无为

反义词:胸怀大志、鸿鹄之志

出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唐代: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释义:

慈恩寺塔高超出穹庐似的青天之外,强劲的风吹得没有休止的时候。假若没有心胸开阔之人的胸怀,登上此楼反而会触景生情,生出许多忧愁。登上慈恩寺塔极目远驰,方知佛教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构思佳作,探寻胜境。仰面穿过弯曲的磴道,方才走出支木交错的暗处,终于登上顶层。

夜间在塔上仰观北斗七星好像在塔的北窗口,耳边仿佛听到银河的水声向西流动。白日登塔仰视天空,那羲和鞭赶太阳迅速西进,秋神少昊给人间带来了清秋。俯看终南诸山忽若破碎成块,泾渭之水清浊也难以分辨。从上往下一眼望去,只是一片空蒙,哪还能辨出那里是都城长安呢?

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痛惜啊!当年穆王与王母在昆仑瑶池饮酒作乐,竟然喝到夜幕降临到昆仑山头。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有着谋取稻梁的术算。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三藏法师玄奘在寺中建塔,即慈恩寺塔。塔共有六层。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改建,增高为七层。当时高适、薛据等均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杜甫的这首诗是同题诸诗中的压卷之作。

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出自唐代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释义: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有着谋取稻梁的术算。)”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

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出自唐代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释义: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钱谦益认为此诗言天下将乱,宴乐不可以为常,这就说明了全篇旨意。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诗人前期创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1、为稻粱谋的反义词:

胸怀大志:【 xiōng huái dà zhì 】

释义: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释义:真正的英雄,有大智慧,大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策略和措施,他的思想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常理,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事业构想,并让人愿意跟随,以求共同实现!

2、为稻粱谋的反义词

鸿鹄之志【 hóng hú zhī zhì 】

释义:比喻远大的志向。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释义: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例句:他,一个贫穷地区的农村青年,却立下了鸿鹄之志,非要完成高等学府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标签:为稻,梁谋,典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article/458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