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最早于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实验室从猴子身上分离出来,当时称为哥本哈根猴痘病毒;后来,人们发现非洲的其他动物,如松鼠、老鼠、兔子、豪猪和穿山甲,也可能是病毒的宿主。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属于正痘病毒。猴和人的猴痘病毒感染在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塌辩上很难与天花区分。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有共同的抗原,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血清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因此,当猴痘流行时,可以使用疫苗预防它。猴痘病毒呈矩形,大小为200 nm×250nm,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培养生长,导致团芦缺细胞病变。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可产生菌斑。
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类似天花病毒引起的痤疮样病变。在兔子体内接种猴痘病毒只会产生皮肤损伤和角膜炎,而在小鼠脑内接种猴痘病毒则会产生脑炎。皮疹的数量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发生。皮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痂后留下疤痕。此外,猴痘可引起局部淋巴结病,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为2-5天。以发热、哗粗全身不适、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背痛、有时喉咙痛等为特征。发热1-3天后出现皮疹,以黄斑丘疹开始,以椭圆形至圆形红色肿块为特征;很快发展为疱疹,形成小脓疱,伴有局部淋巴结病变;部分皮损有出血倾向;最后结痂脱落。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蔓延到四肢。皮疹也可出现在口腔、生殖器等部位。
也可从身体其他部位开始,皮疹持续2~4周。在人类中,猴痘是一种散发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与天花相似,病情通常较轻。大多数医务人员都不熟悉猴痘和天花。猴痘感染者有动物接触史,最初表现出类似流感的症状,其次是疱疹、脓疱和结痂后的疤痕。人类感染猴痘的主要原因是被感染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猴痘病变;猴痘通常由动物传染给人,偶尔也会由人传染给人。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量有毒的呼吸道飞沫直接和长期面对面接触传播的。
标签:一图,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