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断章取义,是慈禧的“罪己诏”中的一句话,字面意思就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可见其内心惶恐,表示愿满足侵略军的一切要求,但求保清廷平安,保她尊位无损。
罪已诏:“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告烂禅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扩展资料: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罪己诏一般是皇帝做错事后写的检讨书,是对本国的人民或官员做检讨。而慈禧的这封罪己诏却是开历史之先河写给洋大人的检讨书,通篇文字充满谄媚与无耻。“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仿佛一边抱着洋大人的大腿痛哭悔改,一边把锅甩给所谓的”袜尘愚暴无知“的平民。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白纸黑字,何来断章取义之说?又何来谣言之说?整句话的意思是:让该大臣将条约的内容仔细斟酌核算,衡量中华的物力,去巴结洋人的欢心,让洋人高兴。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而不是前一句,重点不在于花多少钱,而是花钱的目的,目的就是“结与国之欢心” 一幅谄媚的哈巴狗摇尾乞怜的形象跃然纸上,自居正统的清廷统治阶级简直无耻之尤,国格人格丧失殆尽。
最后,我们再来看有争议的前一句“量中华之物力”,所谓“量”者,或为“尽量”或为“衡量”,我们姑且用遗老们觉得正确的“衡量”这个词吧,那么我们看清廷是如何衡量中华的物力的,赔款白银4亿5000万两,相当于当时十几年的财政收入,如果算上分期利息,金额更是高达9亿有零,呜呼哀哉,这已不仅仅是尽中华物力了,分明是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啦。还有更加可笑的,这赔款数额居然是洋大人定历悉的,你们国家有多少人呀?四亿五千万人。四亿五千万人一人赔一两,这是一个充满侮辱性的数字。清廷“悉心酌核”“衡量”了一番,大笔一挥,签了。
标签:结与国,断章取义,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