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又名豆荚斑螟、豆蛀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圆晌喊南北方各地都有分布,而以南方发生受害最重。豆荚螟是豆类作物重要的蛀荚害虫,为害大豆、绿豆、菜豆、红小豆和豌豆等。
为害状
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并能转荚为害。初荚期豆荚干瘪,鼓粒期豆粒常被蛀成缺刻或食尽,被害荚内还充满虫粪,以致霉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彩版九,5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灰褐色。前翅前缘自基角到翅尖有1白纵带,近翅基1/3处有1金黄色横带。卵椭圆形,表面密布网状纹。末龄幼虫体长14~18毫米,紫红色,腹面及胸背两侧青绿色,前胸背板中央有黑色“人”形纹,两侧各有1黑斑,后缘中央具两个小黑斑。蛹纺锤形,长约10毫米。
发生橘野特点
山东、陕西、辽宁1年2~3代,河北3~4代,河南4代,长江流域4~5代,广东、广西7~8代。各地均以末龄幼虫在豆田及晒场周围土中越冬。成虫日伏夜出。卵单产于嫩豆荚的荚毛间。幼虫孵出后,在豆荚中部作一丝茧,由此蛀荚潜入豆粒取食。2~5龄幼虫均有转荚为害习性。转荚蛀入孔处也有丝茧,但脱荚孔无丝茧。末龄幼虫脱荚后,潜入5~6厘米深的土中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轮作。与非豆科作物合理轮作,或田间冬春灌水消灭脱荚幼虫。
(2)选用抗虫丰产品种。早熟、结荚期短、豆荚少毛或无毛品种,虫害发生轻。
(3)采后处理。及时收运,在晒场集中处理幼虫。
(4)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期或卵孵化始盛期喷药于豆荚上,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50%对硫磷(一六〇五)、50%倍硫磷、50%杀螟硫磷或2.5%溴氰菊脂(敌杀死)乳油剂1000~1500倍液喷雾。
(谨咐5)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白僵菌等防治。
标签:豆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