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原诗如下
登快阁
宋代:黄庭昌枯罩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耐闹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快阁,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1100余年的历史。
快阁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这便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快阁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灿烂的文化遗存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
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
此诗是其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一句中诗人巧用两个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诗人用典,言世无知己,只好败春用美酒遣怀。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心机,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标签:落木,澄江,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