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第25个年头。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们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风雨中,走上历史前台。而她的创建与一个人衫老密切相关,那就是时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的李鸿章。1865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一),两江总督李鸿章上书慈禧太后和同治帝。他那2000余言的《置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奏折》,几乎就是一份缩微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江南造船博物馆里,最古老的文物便是李鸿章的那份奏折,那隽永的小楷字体浸入发黄的纸面,至今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等字样。这就是1865年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局的初衷。当时,西方列强的两次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以恭亲王奕忻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发起了购买和仿造洋船洋炮、加强军事实力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就是由碰塌段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军工企业。 早在1863年,曾国藩就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建立新式机器制造厂。是年,李鸿章也在上海设立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并雇英国人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此三局称炸弹三局,规模很小,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1864年春,李鸿章派丁日昌在上海寻购外国工厂机器,准备在试办炸弹三局的基础上,兴办一座大型的军火工厂。同治四年(1865)5月,李鸿章果断命人在上海虹口买下美商旗记铁厂,又将上海和苏州两个洋炮厂并入,再加上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来的机器设备,建成江南制造局也称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9月29日,清政府正式批准江南制造局成立。同治六年自虹口迁往高昌庙,不断加以扩充,渐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后来有人开玩笑说,李鸿章是江南厂的“第一任厂长”。其实,这并非玩笑。当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大臣都担任过江南制造局的最高职位——督办,而以李鸿章任职时间最长。 江南制造局下属机构包括:机器厂、铸铜厂、铸铁厂、炼钢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汽炉厂、公务厅、工程处、炮队营、广方会馆等等。职工人数3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并能修造轮船,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笑誉军舰“恬吉号”即由江南制造局于同治七年制造。江南制造局的创办经费为543000两,自同治六年起拨江海关二成洋税为常年经费,每年30-70万两不等。其机器设备及主要原材料基本上依赖外国,技术大权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也于民国六年(1917)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所留厂房及部分机器在抗战中被日本人拆毁,厂地并入江南造船所。 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工业、科技研究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产业工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技的确立。
标签:李鸿章,总局,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