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参考: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试验用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或2.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3.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中口服葡萄糖2小时血糖≥11.1 mmol/L。 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含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作为糖负荷。*或4. 有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 * 如无高血糖症状,标准1~3应该再次检测证实。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仍然沿用了当前糖尿病诊断标准(WHO 1999版),即ADA指南中的2、3、4项。暂未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列入诊断标准。 二、你的空腹血糖7.2,建议你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功能测定。 1、目前对血糖异常的诊断以血糖为主,尤其糖尿病的国际诊断标准是采用OGTT试验的血糖值进行诊断的.OGTT试验的指标范围如下(单位为mmol/L):时间 ——————— 正常————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0h(服糖前,即空腹)腊仿 <5.6…………>=5.6-<6.9——————孙局孝———— >=7.02h(服糖后2小时) <7.8…………>=7.8-<11.1————————— >=11.1对于糖尿病的诊断,要求试验前三天正常进食,空腹8-14小时后进行,如果达到诊断标准但症状不典型须另一天证实. 2、血清胰岛素(INS)、C肽:胰岛素释放曲线和C肽释放曲线的测定用于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人空腹血清胰岛素为10-20mU/L,餐后0.5-1小时达峰,为基础值的5-10倍,经3-4小时恢复基线;C肽基础值为(1.0+-0.23)ug/L,餐后0.5-1小时达峰,为基础值的5-6,经3-4小时恢复基线。 三、当人们发现血糖很高时(即初发糖尿病),那他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下降了50%。此时的血糖越高,胰岛β细胞功能越差。对于那些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的糖尿病患者,目前主张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般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剩余的那些胰岛β细胞(大约还有40~50%)功能恢复正常。正常情况下,有30%的胰岛β细胞功能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病则稿人有40~50%,足以使体内的血糖降至正常。所以,强化一段时间后,停止应用胰岛素,仅仅依靠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就能维持好多年。这是目前治疗初发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方案。 四、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尽快使血糖平稳达标。 A、糖尿病饮食:得了糖尿病,每个医生都让我们控制饮食,吃什么最好? 吃多少才能控糖?很简单,一天需要20种以上的食物。然而,这20种食物不能都是同一种类的食物,而是要多样化。每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四大类的食物都要吃,总数不少于20种,这样才有益于健康。但是,总能量不要超过身体需要量。每日总热卡的需要量请参考唐人Blog ——糖尿病病人饮食——每日总热量的计算 。※ 一天一个水果:一个水果,重量在四两到半斤,形象一点说就像网球那么大;※ 一天一斤菜:绿叶类的蔬菜、瓜类的蔬菜都可以,一斤指的是生重,而不是做熟以后的重量。这样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基本就够了。※ 一天一个鸡蛋:也许会有老年人担心吃鸡蛋黄会让自己的胆固醇过高,其实,国际心脏病的学术组织包括高血压学会都推荐,一周吃五个以内的整蛋是安全的。※ 一天一袋奶:如果您比较胖,可以喝低脂奶;如果您比较瘦,血脂也不高,喝普通的奶或者全脂奶就可以了。如果您骨质疏松,还想多补钙,一天喝两袋也是安全的,老年人每天两袋奶500毫升是安全的。※ 一天二两肉:具体也需根据您的体形进行调整:如果您比较胖,就少吃一点;如果您偏瘦,可以吃到二两,甚至三两。※ 一天两勺油:用喝汤的小瓷勺,舀一勺是10克的。无论一天炒几个菜,总共就用这两勺油。两勺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基本上营养不缺又不会太多。 B、糖尿病人运动:在三餐后运动,每日三餐,运动三次。每次在饭后1小时开始(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运动以快速行走为主,每次的运动时间为30分钟。有心脏病者除外。以身体无不适感为原则。 C、糖尿病人如何吃水果:1、血糖高是禁止吃水果,可以用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2、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时是可以吃水果的,但要注意以下原则:1) 宜吃含糖量低的水果:桃、梨、橘子、橙子、釉子、苹果、草莓、西瓜。2) 不宜吃的水果:香蕉、柿子、枣、山楂、罗汉果、无花果3)吃水果必须注意监测血糖4) 吃水果时间:两餐中间,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觉前。5) 数量:一般吃4两(200克,最好分2次),或者带皮西瓜1斤。 希望对您有帮助并请您采纳!更多糖尿病知识请参考:唐人blog。
标签:糖尿病,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