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生活百科>2010江西高考语文《饮一口汨罗江》答案

2010江西高考语文《饮一口汨罗江》答案

2023-07-05 14:04:34 编辑:join 浏览量:620

2010江西高考语文《饮一口汨罗江》答案

五,阅读。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蠢州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山哗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带唯蔽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16.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 ② [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3、屈原殉国之处。[解析]此题在审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结合文意”,二是“含义”。此处的汨罗江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江水,在文本中它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承载,同时在文本中,作者又赋予它个性化的思想情感,这构成了答案的要点。参考答案提供了三个小点,而前两个小点只要任意答出一点即可。事实上,此题的答案应把第3小点作为第1小点,然后从前两点小点中任答出一点即可。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汨罗江”是一个名词,所以,它自身的含义也应该表述为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所以,参考答案分别表述为“……的精神寄托”和“……的象征”。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 [答案](1)愤世嫉俗(愤怒) (2)惆怅 (3)索然(失望)[答案]此题答案过于简洁,作为一道6分的表述题,答案却只成了填空性质的词语筛选,这是很不恰当的!这类题应该这样答:对什么的愤世嫉俗,因什么的惆怅,为什么的索然。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 [答案]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解析]所谓“有何寓意”,指的是渔翁这个形象所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中的渔翁有两类形象,一类是“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式的渔翁,一类是劝过屈原,唱过“惯看秋月春风”的渔翁。前者概括出了答案的第一个得分点,后者从文本中直接筛选出来。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答案]A、E[解析]A项乱加因果关系。文本中作者所说的“苦涩”绝不只是因为汨罗江水浑浊而产生的“苦涩”,更是指因它汨罗江包含了屈原的“愤世嫉俗的味道”,这才是题干中所说的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E项“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的结论不合文意。从文本中来看,作者对现实社会虽然有惆怅失意,但根源在于他的忧愤之情,他对于“哲保身的遁世者”是不屑的,所以,他并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作者在文末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不能够既做屈子,又做渔翁,而是必须有所取舍,因此,原先想把二者统一起来的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于是,作者决意“归去来兮”,到“小书斋”——“我明日的汨罗”——中去,做出一个选择:选择屈子,振笔奋书。

标签:汨罗江,语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life/16925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