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将他比作张良+萧何的合体,将徐达比作韩信,朱元璋曾说:“善长功大,宜封大国(国公)”,以李善长的待遇为开国大功臣的最高规格,其他功臣依次递降。
李善长享受的待遇是: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三师是三公之首)、中书左丞相,封大国(韩国公),岁禄四千石,身免二死,子免一死,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
所以,李善长享有死后封王的待遇,而且因为他功大,很可能封的是亲王(一字并肩王,比如徐王),而不是其他功臣的二字郡王——清代以前亲王郡王是看封爵字数的,一个字的都是亲王,二个字的是郡王,徐达例外。
亲王一般取周代诸侯国名,如秦王、赵王、周王、燕王……郡王一般取古代地名(如岐阳王李文忠,岐山南麓的王)或对其功勋的赞誉(如开平王常遇春,开创太平盛世的王;黔宁王沐英,使黔地答脊安宁的王),唯独徐达死后所追封的中山王例外,看字数是两握物个字,但中山国可是战国时代与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乎并驾齐驱的诸侯国(战国七雄是万乘之国,中山、宋是九千乘之国),所以徐达的中山王是二字亲王,因为他是第二功臣。
可惜李善长太惜命,不肯早死,不然以他的第一功勋身份,死后封个徐王妥妥的……
最后纠正一下你的问题错误:常遇春生封鄂国公,死后追封开平王,赠两世王爵;徐达生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赠三世王爵。徐达的待遇显然要高于常清皮渗遇春的。
标签:封开平,常遇春,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