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以前总以为是“哀莫”大于“心死”,后来才得知是“哀”莫大于“心死”,这一成语出自《庄子·田子方》,原句为“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其中“哀”的解释为悲伤、悲痛;而“心”的解释通常有二:一是指人滑渣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那么“心死”就理解为生命的终结;二是指思想、精神和感情。显然,今天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精神灭亡、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永远不会心累。
悲观是“哀”的一种,“心死”意味着一个人意志消沉,以一种悲观的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世界。我们之所以称人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腊培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天,我们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乐观是生理健康的表现,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乐观是工作顺利的保证。席慕蓉在其散文集中说道“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如果一个人“心死”了,那么他很难对身边的事物做出着正确的认识,相应也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生活变得不那么畅意,随之更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这正是一种最悲哀的所在。
失望是“哀”的一种,希望是认识事物的精神支柱;希望是认识活动的内部参照系;希望是通向真理的内在要素。人,总要有希望,只有这样才肯会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有个想要付出的方向和努力的动力。丁玲说“人只要有信念,换句话说,只有心不死,还有希望,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而“心死”却意味着没有希望、失望甚至是绝望,给人带来不安和痛苦。试问,有什么比一个人失望、绝望更加悲哀?
心死往往是源于生活的不顺与重担或是内心的不安与脆弱,现在的青年人总是在说忧郁,再说丧。实然,当今社会生活的压力总是会压的人喘不过来轮让唯气,生活中各种挫折在消磨我们的意志,有的人不敢爱,有的人也不敢怨,人们仿佛都被一种隐形的枷锁束缚,痛苦不已。但是要记得,只有勇敢的打破它,我们才可以收获新生,悲观也好、失望也好,敢于和过去告别,敢于放弃心中的执念,自然也要敢于努力,敢于争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不死,以永恒的跳动。
标签: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