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生活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历史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历史背景

2023-10-06 21:13:28 编辑:join 浏览量:54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原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伍孝根据地。

3、涕:眼泪。

4、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6、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8、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释义: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察橘运,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历史背景

扩展资料: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然而败梁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标签:历史背景,官军,河北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life/28058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