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板桥霜上一句是“鸡声茅店月”。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全诗篇及译文如下: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返高,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漏岁尺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的赏析:
1、这两句是这首诗里的经典名句,梅尧臣举例说他意在言外,这两句用了十个名词:也就是说拆细了,这两句的每个字都是名词,又通过定语加中心词的方式分别组成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思明确的名词,给人具体感。
2、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3、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雀亩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4、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标签:人迹,板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