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又称为院校调档分数线。每批次正式投档前,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模拟投档后及时向高校通报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追加计划,并及时向省教育考试院反馈意见。
每次模拟投档都会形成一个模拟投档线,其中,第一次模拟投档线最有意义,因为很多省份在这个时候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很多院校就在这个线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招生的优惠幅度
正式投档前进行三次模拟投档。
第一次模拟投档:院校招生计划与投档数量的比例原则上设置为:一批本科、二批本科省内高校1∶1.05,省外高校1∶1.1;三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均为1∶1。
第二次模拟投档:院校根据第一次模拟投档生源情况,确定是否调整投档比例和增加计划,省招办同意后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并将投档后形成的投档比例反馈各院校。
第三次模拟投档:院校对省招办第二次模拟投档比例进行确认或提出调整意见,省招办同意后进行第三次模拟投档,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确定后不再调整。
和正式的投档线相比,“模拟线”会有一定出入。正式投档时,高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档比例,一般来说会缩小投档比例,从而形成投档线和模拟线的误差。”不能把“模拟线”作为绝对参考标准
为什么要进行模拟投档平行志愿投档只有一次,考生档案正式投给招生院校之后,如果身体条件、单科分数等满足相关院校的要求且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原则上就不会被退档。如果考生因自身原因导致档案被相关院校退回,除了征集志愿,将失去整个批次所有院校的录取机会。因此,在正式投档录取之前,要先进行模拟投档,方便各高校根据生源情况,调整招生计划,譬如是否增加招生计划等,同时确定投档比例,最大限度地做到进档不退,维护考生利益。
模拟投档解决什么问题?通过模拟投档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计划,一是确定调档比例。模拟投档的目的是多录学生,尽量少退档,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
模拟投档线和自招的关系以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关于模拟投档线的规定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在录取政策中明确规定到: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我校在当地模拟投档线下20分,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所对应的专业,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合格,学校即予以录取。“模拟投档线”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区、市)最终确定的投档比例测算生成
投档分数线又被称为院校调档分数线,其第一个特点是同一批录取的院校中,它们的投档分数线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自的生源情况决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档分数线可能高出控制分数线很多,生源不好的则低一些,但原则上它不能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生源情况非常好,一般其投档分数线都要高出一本控制分数线100分左右,集美大学的投档线一般也要高出二本控制分数线40分左右,而那些录取控制线上生源少于招生计划数的高校,则可执行录取控制线为投档线。此外,农、林、水、地、矿、油等六类艰苦行业的院校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如在控制分数线上投档不满额时,可以将投档线降至控制分数线下10分。
投档分数线的第二个特点是,同一所院校不同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可能也不同,主要是指那些第一志愿投档录取不满额的院校。例如,2007年南京工业大学在闽文科招生计划数7人,第一志愿上线考生只有2人,缺额5人,投档线为565分(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为565分)。而二志愿上线人数远超过了5人,结果二志愿的投档线572分,低于572分的考生则无法出档。
因此,如果一个考生的分数达到了一本录取控制分数线,未必一定能够被一本院校录取,达到二本录取控制分数线也未必一定能够录取到二本院校,关键还要看他是否能达到所报院校的投档线,甚至到达投档线也有可能落选,因为根据“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各高校调阅的考生档案数最多不超过其公布的招生计划数的105%。模拟投档,各高校按1:1.05的比例调档,并据此获知本校的模拟投档分数线、考生档案数等信息。随后,根据模拟投档结果,高校将做出是否调低投档比例或增加招生计划的决定,开展第二次模拟投档。 在模拟投档结束后,招生院校根据本校公布的计划数在100%~105%之间确定投档比例,并按“计划数×投档比例”计算出投档数,投档线也将随之出炉。模拟投档就是为了让招生院校确定投档比例,尽量减少考生被退档的概率。
投档线、录取线和模拟投档线
投档线和录取线的概念
为了弄清楚模拟投档线,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下高招录取的两个环节。
高招录取有投档(也叫提档、调档)和专业录取两个环节。
在投档环节,由省级高招办主导操作,高校配合提供投档比例(不得高于1:1.20,平行志愿投档比例接近1:1)。所有填报该校的考生按照分数高低和考生志愿排队根据招生计划和高校配合提供的投档比例向高校投放电子档案,投档到高校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高校的投档线(也叫提档线、调档线)。这里请注意一点:高校的投档线既不是高校确定的,也不是省级高招办确定的,而是在投档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投档后的下一个环节是专业录取。专业录取环节由高校主导操作,省级高招办配合监督。高校要根据投档后考生填报该校的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按照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分数级差)和考生其他条件进行专业录取,如果有不合格考生就会退档。专业录取后各个专业录取考生的最低分就是专业录取线,最低的专业录取线就是高校的录取线。
专业录取后如果有退档发生,录取线就有可能高于投档线。如果没有退档发生全部录取,录取线就会等于提档线。
例如某高校第一批理工类在某省的招生计划100人,高校配合确定的投档比例为1:1.05。那么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05倍需投档105人,电脑投档系统自动将填报该校的考生按照高考投档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排序在第105名考生的投档总分即为该校第一批次理工类的投档线。
高校根据专业录取规则和其他相关的条件(身体、单科成绩等)对提档的105名考生进行审阅筛选,如果严格执行100人的招生计划(即不扩招也不减招),将择优录取其中100人,将不予录取的5人档案退回省招办。高校实际录取的分数排名第100名的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录取线。所以录取线是招生院校按招生计划实际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105名考生中有5名考生被投档后退档,当了一回“陪榜”,假如他们完全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且服从专业调剂,仅仅因为分数排名偏后而被退档,他们似乎成了这所高校的牺牲品。在平行志愿的情况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他们被第一顺序学校A退出,即便高考分数能达到第二顺序学校B的提档线,他们也不会被B校提档。只能退档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或者下一个批次。这5名考生成了“倒霉蛋”。如何避免或减少在高招过程中产生这种“倒霉蛋”?
懂得了投档和录取的过程,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有模拟投档线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产生5个倒霉蛋的原因是因为只有100个招生计划,却投档了105个考生。我们自然能够想到的一个有效避免产生“倒霉蛋”的方法,就是既然只有100个招生计划,提档100人不就行了吗?这就是说,采用1:1的投档比例能够有效地避免退档的产生。
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如果仅提档100人,而这100人中有3个考生因为身体不合格或者其他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不能录取,那么实际录取只有97名考生,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样也同样不合理。从这个例子看,显然是投档103个最合适。投档比例为1:1.03。
我们看到,这里投档比例的设定很关键。怎样设法既让高校能够顺利完成招生计划,有能避免无辜的考生称为退档的“倒霉蛋”?到底这投档比例应当是1:1、1:1.03,还是1:1.05?
于是人们想到了,能不能在高招正式投档之前先试一把,搞一次模拟投档?让高校在正式投档之前对自己的生源情况下摸摸底,比如说考生填报各个专业的分布情况,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等等。具有多年的招生经验的高校老师能够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状况确定最合适的提档比例,尽量使得服从专业调剂的提档考生全部录取。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高效能精准地确定投档比例,一方面让投档数接近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当投档数少量超额的时候,高校能使用机动计划“消化掉”超额部分的投档考生,将多提档的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全部录取。由此引入了模拟投档或者预投档的概念。
模拟投档线的概念
模拟投档就是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高招办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的投档预演,所以也叫预投档。模拟投档同样能产生模拟投档分数线。由于模拟投档所使用的系统和方法与正式投档完全一样,模拟投档线虽然不是最终的投档线,但是与最终的投档线非常接近。模拟投档根据省级高招办要求可以进行多次,给高校足够的“试错”机会,让高校研究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在生源极佳的情况下,省级招办也欢迎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调拨机动名额追加计划多招录些学生。在不能追加计划的情况下高校会适当调低提档比例,减少考生退档风险。
正式投档之前进行多少次模拟投档,就产生多少次模拟投档线。虽然模拟投档线最终未必会向考生公布,但是它在保证高校完成招生计划,保证考生利益,让投档更加合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模拟投档线对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招生的录取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获得了这些特殊招生资格的考生实际上是获得了优惠加分的资格。比如说允许他们比普通考生低与投档线20分获得投档机会。可是特殊招生批次都在普通批次之前进行,这时候还没有正式投档,哪来的投档线来给他们参考。于是模拟投档线就派生了用场。比如201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简章规定的降60分录取条件规定“考生高考投档成绩须达到我校在当地同科类最终模拟投档线分数下60分以内,且同时达到当地本科第一批次控制分数线”。模拟投档线成为特殊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
录取学校根据录取名额、上年度排名情况和今年排名情况对比后,确定一个大致的分数线。理想情况下,在这个分数线之内的报考学生刚好是1:1.05;通常情况下,这个比例会有所偏差,那么就要在二模的时候,提高和降低分数线,以便比例合适,或者增加或减少招生名额。在三模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就可以进行提档。
投档分数线又被称为院校调档分数线,其第一个特点是同一批录取的院校中,它们的投档分数线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自的生源情况决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档分数线可能高出控制分数线很多,生源不好的则低一些,但原则上它不能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如果一个考生的分数达到了一本录取控制分数线,未必一定能够被一本院校录取,达到二本录取控制分数线也未必一定能够录取到二本院校,关键还要看他是否能达到所报院校的投档线,甚至到达投档线也有可能落选,因为根据“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各高校调阅的考生档案数最多不超过其公布的招生计划数的105%。模拟投档,各高校按1:1.05的比例调档,并据此获知本校的模拟投档分数线、考生档案数等信息。随后,根据模拟投档结果,高校将做出是否调低投档比例或增加招生计划的决定,开展第二次模拟投档。 在模拟投档结束后,招生院校根据本校公布的计划数在100%~105%之间确定投档比例,并按“计划数×投档比例”计算出投档数,投档线也将随之出炉。模拟投档就是为了让招生院校确定投档比例,尽量减少考生被退档的概率。
(资料共享于网络)
标签:投档线,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