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铝化合物,对于初治的多汗症患者,可在睡前将含20%六水氯化铝的无水乙醇外涂在干燥的掌跖部位。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刺激感,尽量不要将其涂抹在潮湿的皮肤上,或在清晨外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4周内,出汗量可减少到野搜小于治疗前50%的水平。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可采取以下方法:将含20%六水氯化铝的溶液混入80%浓度的乙醇溶液中,临睡前涂抹在患处,并在患处覆盖塑料薄膜,或穿上手套、袜子。搽药前2小时不要洗手,第二日清晨洗尽药物。连续使用3~5晚或更长时间,直到达到无汗的效果,随后每周使用1~3次。具体的使用次数根据各人情况而定。铝盐的止汗机制仍不明确。最被广泛接受的看法是一种含铝的物质物理性阻塞了汗腺导管,另一种可戚谨能是铝盐造成分泌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萎缩导致止汗。 第二种是A型肉毒毒素,可用于多汗症的治疗,且常常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肉毒毒素治疗多汗症的机制是阻断乙酰胆碱的分泌.导致可逆性的去神经化。肉毒毒素采用注射治疗.通常在需要治疗的部位.采取皮下注射,每隔1~2cm注射一次。注射点之间形成棋盘状。毒素分布在真皮浅层组织内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肉毒毒素注射液的浓度、注射的深度和注射的技巧。单次注射的有效期一般可达6~9个月。 第三种是醛类,醛类通过使表皮胶质细胞变性、封闭汗腺达到止汗效果。缺点包高脊基括作用时间较短,且较易造成接触性过敏。使用棉签搽涂甲醛溶液(5%~lo%)或非碱性的戍二醛溶液均有效。甲醛溶液是一种较常见的光敏剂,故越来越少使用。
标签:多汗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