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是源自战国时代的一句名言。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是一个丝绸大国,也证明以长袖为特征的舞蹈早就流传于华夏姿告大地。汉代的《长袖舞》有多方面的佐证。例如河南南阳石桥镇汉画像石上有一舞人施展长袖,翩翩起舞。她扬起一手在上,拖曳一手在下,一腿抬起,似乎在做着侧向的跳跃动作,舞姿很洒脱豪放,很美。类似的形象在汉画像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当然,长袖之舞是由于服装的特点而发展出来的乐舞,而汉代服饰中的女性裙装下摆宽大而长,有时反而更要通过手袖的动作加强舞蹈的动势。江苏徐州的一幅汉画像石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动人唤册液的演出,有时是在相当开阔的地带,有时和物是在室内,有精美的帷幕做装饰。更加重要的是,《长袖舞》的表演是带乐队的。乐手们也许有多有少,甚至有时画面上只能够看到一人。如上述汉画像石中就有一人吹着排箫,十分投入的样子。为《长袖舞》伴奏的乐器有箫、鼓、鼗、笙、埙、铙,等等。在很多情形下,还有歌者为舞蹈家伴唱。
女子《长袖舞》有时还以双人对舞的形式出现。如江苏沛县栖山的汉画像石,可以见到两个女子舞者甩袖而对舞的生动情况。她们身体倾斜,两袖对称,腰肢柔曼,袖长及地而挥舞不乱。在她们的周围,仍旧有乐手伴奏,旁边还有两人似乎在拍手歌唱。“对舞”的形式说明《长袖舞》经常是作为小型节目演出,由于个体表演,所以水平自然应该高于集体的表演,才能为欣赏者所注意。汉画像中大量《长袖舞》的问世,证明它在汉代乐舞中有特殊地位,这恐怕也是当时的观众们特别喜欢所致。内蒙古出土的东汉墓乐舞百戏图,即是对舞长袖的形式。所以,以“对舞”形式出现的《长袖舞》还有多种形式,如女子双人长袖对舞、男女双人长袖对舞、男子博袖对舞、男子日常服装的小袖对舞,以及男性或女性的折袖对舞,等等。男女长袖对舞的形象见于江苏沛县汉画像石。彭松先生在《中国舞蹈史》里认为,那是“在建鼓、瑟等乐队伴奏下,一女子细腰长裙委地扬袖侧身而舞,对面一男子扎腰,短袍着裤,垂袖与之合舞”。
标签:长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