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处:
王莽不顾社会环境的变化,脱离现实,有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使得改革最终陷入危机,最终又是妥协,准许土地买卖,改革陷于失败的境地。
王莽的改革是建立在托古改制的基础之上的,针对商业方面,采取了“五均六筦”的政帆档策,对这个国家的财政税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这个制度很多方面来源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
相较于武帝时期,新朝政府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一味的效仿也就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弊大于利,上层统治者中饱私囊,使得本就痛苦的人民更加怨恨,激起社会的变动。
利处:
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
扩展资料
王型蠢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地皇四年(23年)十月初一,响应更始政权的军队入长安城。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退至渐台。将士全部战死。
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绶带,校尉公宾就见了,忙问是从谁身卜轿陪上拿到的,得知尸体还在后,立即冲进室内砍下王莽的头,王莽尸体立即被争夺的士兵肢解。
几天后,王莽的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上,而王莽的改制也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死去而画上了句号。
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但在社会财富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完全没有物质基础,只能加速国库的枯竭和财政崩溃。
这些利益还诱发了得益者对王莽、对王莽改制过高的期望,一旦事与愿违,这些支持者马上会变为反对者。知识分子如此,其他阶级、阶层也会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利弊,王莽,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