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以下文章能帮你。中国禅学集佛、道、儒家理义,讲究修身养性之实效,力倡“明心见性”,以之为大目标。千百年来崇尚得众,但大惑不解者亦众。至今也常听人谤议“明心见性”,以为难以捉摸。看来,有必要为“明心见性”正一正义了。 “明心见性”是中国古汉语的两个使动宾结构,“明心”,即“使心明”;“见性”是“使性见”,“见”是通假字通“现”,联起来的意思是“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 这里又有着一层更深的迷雾了:什么是心?什么是性?二者关系如何? 心,即是指“识神”亦即思维、情绪、感受器官所产生的感受,它的主要部位肢派袜应当集中于大脑前额,而散之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放之于人际、事务、学业、工作,故它的信息丰富而流散,有逻辑判断,还有潜意识的……这些东西时常纷至沓来,或情爱、或福祸、或增损、或离合聚散、或升沉、或得失、或轻安、或沉郁,总之繁繁杂杂,如烟如云,扑朔迷离,搅得人应接不暇,乐在其中、苦在其中,懵懵懂懂过日子,难以辨清来由去向、轻重缓急,不知自己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往往过失累累、后悔不迭,这样,就好比夜里行路,暗中索物,就称为“暗”。心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染上的,连对佛学未尝听闻的文学家们,也说:“社会生活是个大染缸”,这样长时间的染下去,后果不言而喻。 佛学把人的先天大脑功能叫做“性”,“心性”本于一体,但心是性的延续,性是心之本原。性带着客观的人的生理功能,带着人在社会的自然历激使命、信息,带着人的良知、善意、美的追求。让她显露出来,则如春花吐艳,令人生机勃勃踌躇满志,如丽日中天,令人心旷神怡,朗见万象。凡真性显现,浅则知生死、富祸、何去何从,能趋利避害、全身远祸;深则可以上知天理、下知人心、朗见往古、摇知未来,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能以德服众、以功济世、以法施人、具坚贤之象、居天地之尊。 所以,心与性,是从与主、乱与治、逆与顺的关系。世人多喜敞开识神、纵马由缰,多以纷乱、逆悖行事,以心役性,实不可谓明智,犹随波逐流的舟楫,处处危险,如断线的风筝,难主所这。 人生是不是可以清醒无误地自我把握呢?孔子曾自豪地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什么叫“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的使命、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该怎样生活、学习、工作、奋斗,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发展完善自己,并且为社会造富等等。明白这一点,确实值得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人可以摆脱愚昧的奴役,获得支配自己精神与生活的权力。 佛门禅宗则认为用特殊的心理训练可以使人尽快证得“知天命”的能力,而不要等到五十岁。既然人的大脑是支配自己全身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放弃以下犯上式的对大脑推集那么多的信息,而让它自己来自动调整、选择一切呢?大脑本不是识神所剧,它本身是最正确、最神圣的宇宙化功能之所在。所以,2我们放弃卑微,就恢复了伟大;放弃低下,就获得了崇高;放弃了仇恨,就获得了慈悲;放弃过度的欲望,就获得了中正;放弃了愚蠢,就获得了聪明;放弃了烦恼,就获得了清静。我们由此可以明白,我们每时每刻该做什么,该怎样工作、学习,该干怎样的事业,怎样去完善自己、宠辱不惊、风雷不动。这就是“明心见性”的道理,明心见性,是一个因果关系。 从字而意思出发,六祖慧能的大师兄道:...身是菩提树,...人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慎勿染尘埃。 这是说得不羡渣错的,确实应当在充满错误的尘埃中时时正心,才能达成善果。故练功的人收摄六根、作种种厌想,克服种种不良情绪,作为前提,以避免错误。 但是,慧能却进入了个中三昧(定),他吟唱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间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因此获得了五祖的衣钵。 这个例子说明了禅宗并非专讲显宗三忏悔,而是重实证,实证也有大法。
标签: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