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百问>生活百科>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

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

2023-07-03 22:37:19 编辑:join 浏览量:622

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大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1万年。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靠天吃饭,改造客观自然的能力非常弱,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微乎其微。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为时300年。300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迟岁圆文明时代,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改造客观雀郑世界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源短缺、沙漠化、“城市病”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余振国,2013)。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700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特征,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使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实践证明,这种以耗竭资源能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模式目前已难以为继,是不可持续的。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2002)。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高度关注。2005年,中国政府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谷树忠等,2013)。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码塌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标签:生态,文明,背景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baiwen.com/life/16687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