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的球拍形状属于“日式直板”。能够选择这种球拍,就说明他的打球思维偏向于攻击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它形状特殊。日式直板的构造比较特殊,这种球拍上窄下宽,大大致成梯形,具体还分为“角形”“丸形”和“角丸形”,这种造型让球拍的重心离手更远,能够打出力量更大的球。为什么说重心离手远可以打出更大的力量呢?就好比榔头,手握着榔头手柄的时候,敲击更有力,如果直接握住榔头的铁头去敲击,根本发不上力。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它材质特殊。这种球拍一般是用单块木板截成(常规的其他球拍都是几层不同木材合成,甚至加入碳纤、玻璃纤维、钛层或其他合成材料)。柳承敏的高肢球拍的材质是“日式直板”里面最常见的,这种木头叫做“桧木”,是一种稀少的木头,仅生于北美、日本及台湾的阿里山,据说现在日本已经禁止开发这种植物了。桧材质特殊,(具体性能还要看产地和年份以及取自树的部位),价格比较昂贵,据说有的光底板就七八千块钱,用来做乒乓球拍后劲非常大,特别是暴冲和远台拉球,力量大、旋转强,这是氏祥他正手出色的第二个原因。第三,首先举个夸张的例子:苍蝇怕和铁榔头那个打击更有力?日是直板这种球拍比较厚,比较重,最厚的有12毫米(而其他球拍类型的球拍常见的厚度只有5-6毫米厚),所以打球更有力。第四,柳承敏拥有非常优秀的身体素质和非常强的战斗意念,而他所用的球拍本身就强调正手,这是他正手强大的第四个原因。虽然柳承敏在国际上的排名并不高,但是他确实一个“标杆”一般的存在,在乒乓球界有个说法:可以用柳承敏来判断一个球员当天的状态,和柳打球比平时发挥好了就是状态好,反之就是状态不好。上述条件加一起,就铸就了柳承敏的正手,也决定了柳承敏和这种球拍的缘分。我国前国手王励勤在乒坛有个外号,叫“王大力”,是因为王励勤不但有着1米89 的身高,更有一身结实的“腱子肉”,拉球力量非常大,旋转非常强,日本球员曾在日本某电视节目上说,他最怕的人就是中国选手王励勤:“因为别人拉过来的球,只要你接到球拍上,好歹也能回过去的,而王励勤选手的球,你接住也没用,回不过去。”然而即便如此,王励勤也不会和柳承敏持续拼正手,而是采取更加具有专业性、智慧的打法:避其锋芒,攻其弱点。二者谁的正手更强不得而知,但参考王励勤的实力,足以说明柳承敏正手的强大。当然,“日式球拍”也有一些弱势或者说缺点。很明显,主要是韩国球员用这种球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球员是很少用的。在韩国,不仅柳承敏、金泽洙、李廷佑等人用,连他们的陪练都也用。这应该是明星效应。其实这种球拍的缺点都非常的明显和典型。第一,反手弱势。这种球拍的底板比较厚,所以翻转手腕就不方便,但由于太厚太重,其背面不方便粘胶皮,一般只能用正面击球。为了防止力量太的时候要分出力量保证球拍不脱手,所以它的手柄比较奇特,是两块方形的软木,正面那一块很高,能轻松用食指勾住,防止运动剧烈时球拍脱手。反面那一侧只能很薄了,要不然握住别扭不说,手腕根本就没法转了,同时还会破坏重心较远的设计。由于拍子厚重又不方便转手腕,所以反手是不太可能像王皓一样横拉了。反手位接球也只能用正打球,攻击力有限。第二,步法需求高。这种球拍正手太暴力,反手又太平庸,所以对手都知道要左右调开打。这样对步法的要求就很高了,需要拥有敏捷灵动的步伐来应战对手。第三,体力需求大。和步法需求同理,被来回调开打,还要一左一右挥舞这个又重、重心又离手较远的重器,确实是个难事,关于日式直板有个说法。第四,近台和台内弱势。这种球拍很厚,重心离手较远,小球手感反馈不清晰,小球处理起来手感不够细腻。台内有明显弱势,容易冒高,或者下网,但一旦对方打球出台,日式直板就会立马力揽狂澜,开始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大有一种“你敢出来吗”的态度。另外,对于一般球友,还有可能面对价格高昂、不歼念搏趁手、遭人议论等小问题。我几百买了个低端单桧日直,也不知道是不是桧木做的,反正球馆的来个人都要看,每次打球,都一群人各种眼神,大部分人心态还算是很平和的,就是想看看这种球拍的具体风格、优缺点,有的还询问能不能让他试打一下,大家其乐融融。但个别人就表示很鄙视了,说是反手废了还打屁,又说什么不好好打球,就知道瞎折腾,球打得不咋样,败家倒是好手。到最后,帮我消除非议的,是球馆的一个老教练,他是球馆最有威信的人。他一开始也是小声告诉我,这种球拍等于放弃了反手,而且对于新手而言,手感非常重要,这种球拍手感不够细腻,不建议我这样的新手使用。然后,他亲自试了一下,当场大喊爽快、太爽了,然后把他用了三十几年的球拍淘汰了,非要搞个一模一样的……这只是特例,大部分球友试打之后都表示不习惯,建议我换掉它。
标签:正手,柳承敏,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