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县刚刚建立,一切都在筹备阶段。为了办公和行政有个固定地点,初成立的沽源县的办公机关就暂时放在了今天赤城县的哪搜独石口镇。这时的独石口是理论上的县城所在地。时间稍微一久,在外地办公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来这里办公导致沽源地域的士绅办理业务非常远。到了1918年,县治迁到了小河子村一带。县城迁来后,小河子村开始营建县城。新的城市建设耗时7年,到了1925年才竣工,新县城占地1500亩。但是到了1933年时,沽源的内外局势发生了变化。当时日伪军侵占东北后开始向长城沿线扩张势力,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沽源县。1933年时,抗日同盟军吉鸿昌部一度将敌人打退。但在中外联合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同盟军以失败告终。1935年后,沽源成了敌占区,除了西南部一块被宋哲元驻军外,其他地方成了日军建立的伪政权的地盘。七七事变后,沽源县和宝昌县一度被合并,日伪政权新成立了一个新的县,取名为宝源县。1933年日寇入侵后,沽源县的富商和大户开始搬离小河子,到了平定堡定居。平定堡的建设时间其实比小河子县城还晚。当时是在本地富商白玉山的倡导下修建的,建设时间是在1925年。当时的平定堡占地有200亩,其中有岩吵占地100多亩的土围子粗缓侍可以作为军事要塞。大概是因为这里更安全,所以大家迁到了交通便利且有防御工事的平定堡。后来,沽源县城也搬到了这里。就这样,在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里,沽源县城就换了三个。新中国建立后,新的沽源县人民政府建立,县城还是在平定堡。新政权有新气象,沽源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标签:沽源县,河子,合并